第261章(3/3)
学生,老师真的有些怕,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管,担心方法不严密、不妥当,效果不好,自己威信受损,还可能被家长抓住把柄胡搅蛮缠。不管吧,又会受到良心折磨。我曾亲眼看到过不止一名老师,甚至还有两名男教师,面对班级混乱的局面,面对调皮学生,只能打碎了牙和血吞,‘不尽眼泪滚滚来’!老师的工作是非常细致艰苦的人心工作,没有良好的心态,能做好吗?”陈卫红接着介绍:“老师们面对的困境,还有社会的压力。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舆论的误导,把教师塑造为无所不能的超人,使得社会对老师的期望过高。家长通常给老师说的一句话是‘把孩子当成你自己的,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可是,若真的稍微动了一下学生的手指头,那后果,却是难以想像的。”
“除了教育系统以外的原因,教育系统内部也在‘自己人整自己人’,大量的形式化的、无实质意义的活动和事务占据了教师的时间,使教师疲于应付。例如,把写教案等同于备课,教案写的详细工整,就说明该老师备课充分,认真敬业。所以,老师们就去抄现成的教案应付,生命消耗在抄教案这样的无效劳动上,扼杀了许多有才华的老师!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还有专业素质的不足,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很多教师对于班主任工作谈虎色变,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学过教育管理的知识,对于管理工作力不从心。另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与相应技能的不足,也是教师难以有效组织和驾驭课堂的重要原因。”
陈卫红一口气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以及自己的感受说了出来,其间,还佐以大量的案例。
桌上的众人,除偶尔提个小问题或跟着感叹两句,基本没有说话。
“我这里有个数据,前不久,有个课题组对两千余名教师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检测,发现教师心理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心理健康率竟然不到一半。其中,三分之二的教师自卑心理严重,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忧郁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三分之一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五分之一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三分之二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女教师的焦虑高于男教师,中年教师的强迫症及紧迫感大于青年教师。近百分之六十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工作中忍不住生气发火,还有个别教师已经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走向极端。陈老师所介绍的点上的情况,与课题组面上的调查结论相吻合。看来,改善教师的生存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刻不容缓。”
“杨教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陈卫红求助地看着杨教授。
杨教授简略地介绍了一些教师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以及指导策略,随后叹了口气:“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有些是心理学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很少,而且往往只能治标。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高层决策部门的政策调整,需要通过宣传引导社会舆论,需要……如果你们成为了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我建议……”
陈卫红等人聚精会神地听着,并在本子上进行记录。
“可惜,我背着一张心理学教授的皮,有着一个研究教育的学者身份,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却无能为力,实在是惭愧啊!”杨教授正容道。
“杨教授,您太客气了!其实,您已经做了很多。”陈卫红站了起来,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好在,我们的社会,还有你这样在为思考教育的年轻教育人,在为教育的发展和变革的积极探索者。你让我看到了希望,真正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得靠你们,靠你们去呼吁,去行动,去促进变革!年轻人,大胆地往前冲吧,放手去做吧!我给你们把好阵脚,有什么需要我这个老头子的,尽管提出来,我一定尽全力去做!”杨教授端着酒杯站了起来。
“谢谢杨教授的鼓励,有了您的引领,我们就有了信心和希望。”几名年轻人,也端着酒杯站了起来。
“陈老师,拜托你一件事,希望你在今天交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调查研究,梳理提炼形成一份关于农村教师生活状况与农村教育的调研报告,尽快交给我,我设法把它传递到决策层,希望能够引起他们对教育、对教师的关注。”杨教授看着陈卫红,郑重地说道。
“谢谢杨教授,我一定尽全力去做。只是,我能力和水平有限,担心不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怎么,想打退堂鼓了?我说过,我这个老家伙给你做后盾,难道你信不过?”
“当然信得过,我回去之后,马上就做这事。”
“记住,一定要真实、准确,不能有半点的虚假。”杨教授反复叮嘱陈卫红。
这顿饭,无意间却吃成了名符其实的工作餐。结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