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战争打响】(1/4)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棉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是的,这一切,都是皇帝要征伐辽东造成的恶果。到辽东去,只会让我们白白地去送死。
这正是当时的老百姓最最痛恨的事情,在这首歌谣的指示下,许多走投无路的老百姓仿佛看到了光明的前景。既然去辽东是死,那就都投奔知世郎去吧!他们纷纷加入到王薄的队伍中来,拿起了武器,开始对抗隋朝政府。
一时间,王薄的势力壮大起来。他依托长白山(不是东北的长白山,在山东的邹平)为根据地,和隋朝政府对着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王薄的带动下,当时北方地区风起云涌,到处都是反抗隋朝的武装力量,相对名气较大的还有平原东的刘霸道,高鸡泊的高士达、张金称和漳南人窦建德等人的武装力量。他们少的都有上万人,多一点儿的甚至十多万人。
人民反抗隋朝的烈火已经熊熊燃烧起来,可是隋帝杨广并没有把这些事情当做一回事。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些拦路抢劫的小毛贼而已,根本成不了大气候。
他要进行的是一场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争,这些小事根本不能和他要进行的这场战争相比。舍得舍得,要想得,必须要先舍。现在就是他要舍出去的时候。
杨广一面派遣军队对这些反叛武装进行清剿,一面积极准备东征高丽,丝毫也没有停歇。
用一百多万精锐之师,威武之师,去进攻地盘很小,人口很少,军队很弱的高丽,结果会怎样呢?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隋朝军队惨败。
集合全高丽举国上下,上到九十岁的老头,下到怀里的婴孩,也不一定有百万人口,怎能击败百万之众的大隋虎狼之师呢?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战争中又发生了那些事情呢?
公元612年大业八年的正月,军队集结完毕,总人数达到了空前的一百一十三万人,分为二十四军,号称二百万。而负责运输后勤补给的人数是军队人数的两倍,也就是两百多万人。
这将是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还从没有那一场战争动用如此之多的兵力。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为攻打东晋,征集了六十万大军,号称一百万,在淝水河边展开一场大战,当时的军队人数已经是空前了。然而两百二十九年后,隋朝杨广打破了这个记录,征调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空了前也绝了后的一支庞大队伍。即使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抗美援朝,也是在三年之中陆续派出了一百九十万人参加战斗,而这一百九十万人是分班轮换出战的,也就是说在单次参加战争上投入的兵力没有一千多年前隋军的人数多。
想一想如此空前庞大的一支队伍,无论是行进起来还是集结在一起,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盛大的场面和情景!而他,伟大的隋帝杨广,将要率领着这样规模空前庞大的队伍,只为要攻打弹丸之地的高丽。想想自己当初扫灭南陈的时候,是何等的威风,现在自己就要再次率领军队出征,用多出平定南陈时两倍的军队去平定比南陈弱小许多倍的高丽,只要隋军到达之时,就是平定辽东之日。虽然有许多大臣纷纷劝阻隋帝不要亲征,可是杨广怎么能听进去呢?这样一场还没有出兵就已经胜负注定的战争,正是显示他大隋皇帝威武雄风的时候,他怎么能缺席呢?他要让天下的人和后世人都知道,他,伟大的隋帝杨广,不但是这一场战争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而且是这场战争的实际领导者。
三月,隋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辽水边,也就是现在的辽河,隋帝杨广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各路大军陆续到达辽水边上集结,准备度过辽水作战。
高丽并没有被隋朝这样的阵势吓倒,他们也派出军队在辽水的对岸修筑了防御工事,阻止隋军渡河。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过河就不可避免地会有牺牲,为了减少牺牲,就要有一支先头部队首先冲过河去开辟滩头阵地,然后掩护其他的部队过河作战。这一支先头部队就是突击队,有时也叫敢死队。为什么叫敢死队?因为一般这种先头突击队的战损率是非常高的,经常都是十损四五甚至八九,也就是说有一千个人过河去,能有五六百人或者一两百个人活着回来就算不错了,只要你光荣地加入了这支突击队,基本上你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了。所以只有那种把死亡当作回老家的人(文学上叫视死如归)才会加入这支军队,如果不是缺心眼的二杆子或者穷疯了等着这笔赏钱花的人,一般都是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厚阶级感情的人才能自愿地加入这支军队。
要说还真有不怕死的勇士,隋朝的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自愿打头阵、做先锋渡河作战。
为了让勇士们能够很好地完成渡江作战任务,杨广让宇文恺先在辽水西岸边修造三座浮桥。
渡河作战开始了,当几十面战鼓擂响的时候,勇敢的士兵们发起冲锋,牵引着这三座浮桥冒着敌人的箭支向辽水东岸推进。就在即将到达对岸的时候,忽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不知是什么原因,大概是觉得浮桥不是皇帝本人亲自用的,一向以建造任务完成的非常好的宇文恺所造的浮桥竟然短了一丈多到不了对岸。
高丽的军队已经冲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