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取乱之道(1/2)
丞相府中,陶青静静的坐着,正在批阅一些奏折和文字。
王生正跪坐在一边,见陶青忙完之后,急忙说道:“陶公,张叔那里在下已经尽力了。”
陶青轻轻的唔了一声,表示知晓,也不说话,显然这些都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张叔还是一个有些操守的人。
王生则是有些不甘,因为自从他投奔到陶青的麾下之后,只要他出马的事情还从来没有失败过,可是这次张欧竟然没有给他面子,所以他愤恨的说道:“陶公与张叔相交相识数十年,想不到为了这些子虚乌有之事,他竟然要与陶公反目,真是其心可诛啊!”
陶青闻言有些疲惫的摇了摇头说道:“也不尽然,只是政见不同而已,不用一棍子打死。”
王生听到这句话顿时心中了然,陶青既然说了这话,那就表明可以对张欧动手。
陶青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不用一棍子打死”,那意思就是拿下他廷尉的位置就可以了,其余的可以不用再追究了。
毕竟陶青身为丞相,有些话不能那么赤果果的说出来,丞相还是要有一个容人之心的,当然了这话是对自己人说的。
王生刚要告辞离去,琢磨张欧的事情,陶青突然幽幽的说道:“王生,你可能还不知晓吧,陛下钦奉皇太后旨意,杀楚王刘戊于长安。”
王生闻言顿时大惊失色道:“陛下真的已经决定削藩?难道就不怕楚国谋反?”
“楚王长子刘宁虽然年不过三十,但却是一个暴虐之辈,又有吴王为之撑腰,一旦吴楚起事,诸国响应,这可是要天下大乱的节奏啊!”
“陶公您可要早做打算啊!”王生忧心忡忡的说道。
陶青叹了一口气道:“你说的这些事情,老夫都知晓,可陛下早有削藩之心,对那些诸侯王早就忍不下去了,现如今被晁错那个匹夫一撺掇,陛下又怎会在意这些?”
“须知治大国如烹小鲜,急切不得啊!可晁错此人一心为了自己的功绩而不顾大汉朝廷的虚实,实在是····”说到这里陶青的眼中闪过一丝十分隐晦的杀机。
如果是之前陶青与晁错之间仅仅是政见不合的话,那么此时陶青对于晁错是真的起了杀心。
因为杀楚王刘戊这么大的事,景帝竟然不同他陶青商议,要知道他陶青可是丞相啊!不是什么阿猫阿狗之辈。
退一步说杀楚王乃是宗室内部的事情,可总需要给丞相和宗正打个招呼,这明面上的程序还要走的,可晁错是如何做的?
直接一个人就包办了,吃独食会犯官场的大忌,这样不顾一切的揽权同样也是大忌,还是那句话晁错的手伸的太长了。
此时陶青不是要砍晁错的手,还要将他的脑袋一块砍下来,如若不然他陶青可真就成了国朝五十载以降的泥塑丞相了。
丞相佐天子调和阴阳,统率百官,可不是简简单单的,那是需要铁腕手段的,否则怎么可能镇得住场子?
此时突然有人急匆匆的走了进来,陶青视之乃是宫中的宦官,只见他拜道:“见过丞相。”
随后手捧的书简继续说道:“丞相,此乃陛下册封诸侯王的旨意。”
陶青闻言急忙起身接过书简,没有打开反而问道:“此旨意乃是何人所拟?”
他这显然是明知故问,内侍不敢隐瞒的道:“乃是御史大夫所为。”
陶青闻言眉头一皱,但他也不好对内侍发火,毕竟内侍代表的是景帝的脸面,所以他只好挥了挥手让内侍退下。
内侍轻轻的舒了一口气,而后走了出去。
陶青拿起书简开始慢慢的观看,一边看一边颔首,因为上面写的那些册封刘戊三子的意见,他是完全同意的,毕竟只有这样朝廷才能利益最大化。
王生迫切的想知道内容,于是笑着说道:“陶公可是册封刘宁为楚王的旨意?”
陶青闻言面色有些古怪的说道:“是也不是。”
“此话何解?”王生疑惑的问道。
“这是···算了,你自己看吧!”陶青把书简递给王生。
王生结果书简后也开始慢慢的翻看,前面那些皇恩浩荡的废话略去不说,等到他看到“今册封刘戊三子刘林承袭楚王爵位,王彭城,二子刘言为东海王,王东海郡,长子刘宁为鲁王,王薛郡。”
王生不由得叹道:“这个手笔和计策实在是太好了,苏秦张仪等纵横家恐怕也不过如此吧!兵不血刃而平楚国,果然厉害,王生自愧不如啊!”
“不过这有些浅显的废长立幼,乃是取乱之道啊!陶公若想这个旨意万无一失,应当····”话说到这里王生的声音越来越小,因为他感觉自己的主题有些跑偏了,所以陶青的脸有些阴沉了。
王生一时之间有些懊恼,这个喜欢乱出主意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掉啊!
当然了这种毛病是不好改的,这就如同有人晚上睡觉前不管有没有尿意都要去一趟厕所一般,一句话习惯使然。
王生却是不知,正是因为他这个喜欢乱出主意、乱说话的毛病,日后使得陶青落入罢相的田地,几乎身死。
陶青也感觉这个计策好,可同样他也感觉别扭,因为这计策不是丞相府出的,但诏令却要丞相府下,这等同于要他背黑锅啊!
虽然旨意说的很明白,可是中原王朝自古以来最大的不是天子,也更不是丞相、太后,而是规矩,那种千百年来不变的规矩。
楚王刘戊三子虽然皆为庶子,但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