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九死不悔(1/2)
思及贾谊,陶青突然微微一笑说道:“晁郎中的这篇文章令老夫大吃一惊,晁郎中还真是写出了一篇鸿文,此乃国家大兴之道,臣为陛下贺。”
古代盛产神童或者天赋出众之人,这是贤明君主在位的征兆,就好比龙凤呈祥,猪长犄角之类的。
景帝微微一笑也不说话,因为虽然晁补之的《六国论》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但是他与景帝如今执行和亲、岁币的国策相违背,所以景帝并不发表看法。
但袁盎则不然,他是执行者,自古以来这种肮脏之事都是由执行者来背黑锅的。
君不见遗臭万年的秦桧,权倾天下的严阁老,签订条约的李鸿章,这些都是后车之覆。
所以袁盎面露惭愧的说道:“陛下,臣上不能为君父分忧,下不能令黎庶安心,实在是愧对天下,愧对被匈奴俘获的百姓,臣不敢居于庙堂之上,请恕臣不敢前往匈奴。”
袁盎说完这句话,拜了三拜,不等景帝挽留,就转身离去。
景帝有些吃惊,更多的则是对晁补之的恼怒,心道朕让你来是给朕解围的,可你倒好虽然解了一次围,但却把袁盎气走了。
于是景帝赌气的说道:“晁郎中,朕命你说服袁爱卿前去匈奴和亲,若是成功则还罢了,若是不成功,哼哼····”
景帝要说两句狠话,旁边传来一阵清咳,正是晁错。
果然只要是人的地方,都会有关系,都会权衡利弊,晁错的面子还是要给一点的,景帝只好放缓语气道:“若是说服不了袁爱卿,那你就自己前去匈奴和亲。”
语罢,景帝拂袖而去,显然是心中有些生气,毕竟本来他的器量就不大,更何况晁补之的《六国论》又有些指桑骂槐的意味。
景帝走后,陶青等人也离去,殿内只剩下晁错与晁补之两人,晁错摇了摇头说道:“叔父,日常十分的精明,今日为何一反常态?难道您不知晓这样会激怒陛下?”
晁补之笑道:“这些我都知晓,但是忍不住尔,袁国相送上门来让我打脸,难道我还要手下留情不成?更何况纵然是我手下留情,恐怕袁国相也不会领我的情,反而会认为我晁补之软弱可欺,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委曲求全,不妨一吐胸中郁结,岂不快哉?”
晁错想到自己同袁盎的关系,不由得赞同的点了点头,但是还有些担心的说道:“可是叔父,今日您接连得罪陛下与太后,可如何是好?”
“依照陛下的秉性,恐怕此时前往太后宫中替您兜底的太医都离去了。”
晁补之闻言笑道:“那些御医医术虽然高明,但是为宫中贵人诊断多了,这也不敢用,那也不敢用,凡事都要斟酌三分,有他们在反而坏事,他们离去我才好大显身手,至于医术,这点你大可不必担心,我平生唯有三件事最为得意,那就是医术,武艺以及写小说,纵然是舌辩之术,纵横之言也排在后面。”
“可太后的眼疾已经很多年了,根本就是一般人能够治好的。”晁错虽然见晁补之自信满满,但还是忍不住泼凉水说道,毕竟事情一旦涉及太后就麻烦了,谁让景帝是一个大孝子。
晁错自信的说道:“可我也非一般人。”
“既然叔父如此说,必然胸中已经有了打算,我就不再多言。”晁错有些:“但是叔父有没有考虑过,刚才陛下让您前去说服袁盎,袁盎的脾气又臭又硬,刚才你要让他面上无光,在加上我与他的矛盾世所共知,恐怕他不会回心转意的。”
“没了张屠夫难道还非得吃带毛的猪?”晁补之反问道:“更何况我根本就没有打算去说服他。”
“那您怎么办?叔父可万万不能违抗圣命啊?”晁错说道。
“我什么时候违抗圣命了?陛下可是给了我两种选择的。”晁补之微微一笑的说道。
“叔父你要单独去匈奴?”晁错摇着头说道:“这怎么能行呢!匈奴人残暴异常,万一你又什么不测,我怎么向父亲交代?”
“更何况您刚才的《六国论》可是将去匈奴和亲钉在了耻辱柱上,您亲自去····这不是自招骂名吗?”晁错有些纠结的说道。
“哈哈,错儿,你还是太小看你叔父了,只要与国家有益,我晁补之虽九死而不悔。”
见晁错还要再说什么,晁补之又接着道:“骂名必须是要人担的,虽然我知你与袁国相不合,但都是为国家之事,没有掺杂任何的私人感情去,所以我对袁国相的为人还是十分佩服的。”
“他一个一只脚已经迈进坟墓的人,我怎能忍心让他去担这千古骂名?更何况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积弱国家的复仇,无不是在痛苦的煎熬,在烈火中重生,更有无数的仁人志士流血牺牲,背负恶毒骂名,范蠡不就是如此吗?送钱送人送美人,还是自己爱的人。”
“我生在汉朝十几个寒暑,岂是不知图报之人?今若有骂名,若有流血牺牲,请自补之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晁补之说完这句话,阳光照射进来,金黄色的阳光配合着晁补之神圣的表情,他的身躯仿佛高大了许多。
········
陶青与张鸥结伴而行,走出宫门外,张欧回头望了一眼,让他折戟沉沙的地方,语气不乏感慨的说道:“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赫然是刚才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