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子仪得胜程千里殉职 希逸坚守王玄志惊亡1(1/2)
汉家旌旗飘满山,两军交战沙尘漫。
十万天兵非惜日,两次大败心不甘。
唐军攻击失利,郭子仪命令后撤,希望叛军追击,设伏打反击。探子报告,叛军没有追击,已经退回长安,构建新的防线。郭晞说道:“我军新败,士气低落,不宜攻坚。建议父帅退回灵武休整,等待机会再出击。”
郭子仪原本就不打算攻坚城,想采用迂回战术,先扫清长安的外围,再行攻击孤立的长安。立即率领军队,退回灵武。
朝堂之上,郭子仪向唐肃宗请罪:“此次出兵,臣有负圣望,不但没有围困长安,还被叛军冲溃了自己的防线,损失惨重。但前方将士表现出色,与敌人开展白刃战,已经尽了全力。失败的所有罪责为臣一人承担,臣罪该万死,恳请皇上治罪。然叛军士气正旺,武器先进,现在收复长安不是最好时机,因此臣上奏开辟其他战场,拖住叛军的手脚,再行收复长安,则事半功倍。”
唐肃宗听到失败,心里就不舒服。但郭子仪是目前能够为朝廷扛大梁的战将,如果处理了他,就没有人带兵了。一时之间犹豫否决,没有马上回复。
杜鸿渐见状,立即出班上奏:“郭丞相初次进攻长安失利,事出有因,应该总结经验,整顿军备,作好再战的准备,不应处罚。”他以前是郭子仪的下级,现在虽然在皇帝的身边,仍然顾念旧情。
宰相裴冕上前奏道:“郭将军尽职尽责,与叛军对阵,虽然败了一仗,但守住了武功,没有让叛军继续推进,保护了朝廷的安宁,有功于朝廷,臣建议,郭将军功过相抵,不奖不罚,对前线出力的战士应该奖励。”
“准奏。”唐肃宗终于想通了,知道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如果处罚郭子仪会在军中造成不好影响,目前而言,郭子仪是最好的领军人才,还要依靠他收复失地,重新建立大唐王朝。
唐军大败之后,唐肃宗虽然没有处理郭子仪,但是两次大败,心里很不好受,实在是不情愿。军帅李泌看出了李亨的心思,对他说道:“安禄山虽然死了,但叛军的士气仍然旺盛。平叛不能性急。皇上应吸取上皇天帝的教训。如果不是当时心急,潼关不会丢失,朝廷的主力也不会丧失。说不定早就扭转了局势。臣上奏朝廷调整计策,采纳郭子仪的战术,先清理长安的外围,孤立长安。”
唐肃宗认真的将登基以来的两场战争,寻思了一遍。对李泌说道:“军师说的有理,朕是有些过急。我们要吸取教训,重新认识形势。”听从李泌的计策,暂时放弃进攻敌人重兵防御的长安。攻击叛军的薄弱环节,从外围迂回攻击,以消灭叛军实力为目的。
为了表示对郭子仪的信任,唐肃宗在临时皇宫内设宴招待郭子仪,陪同的是侍谋军国、元帅府长史李泌。
酒过三巡之后,唐肃宗说道:“朕自登基以来,已过半年有余,在灵武树起平叛的大旗以来,两度攻击长安,希望能收复京城。然而事与愿违,到现在两京仍然在叛军手里,各地平叛效果又不明显,朕内心甚急。现在胡羯贼首已死,如果再没有作为,朕就愧对天下百姓了。”
“启奏皇上,”“宴席之上,不用君臣之礼,子仪不必拘泥。”唐肃宗打断郭子仪的话头。这次设宴,虽是对郭子仪的鼓励,但更重要的是研究平叛的策略,这才是唐肃宗最关心的事情。太讲究礼节,不便推心置腹,收不到好效果。
唐肃宗放下架子,郭子仪便放开了,他说道:“潼关一战,朝廷主力丧失,现在虽然重新组织军队,但就兵力而言,与叛军相比,仍处于劣势。好在安禄山已死,匪首死后,叛军内部必定出现分裂。叛军里面的许多将军,当时是一时糊涂,他们仍然思念唐朝。皇上只要诚心招降他们,肯定有人来投。剩下的死心塌地与朝廷作对的人,就好剿灭了。因此现在宜稳固防守,叛军攻击受挫,兵将之间就会出现裂痕,内部生变,那时再围剿,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泌说道:“郭将军说得对,叛军反叛已经一年半了,被他们缴获的原来朝廷的存粮基本上已经用完。他们不会治国理财,补给就成了他们的最大难题。李巨和鲁炅都来奏折,报告进攻南阳、睢阳叛军增加甚多。我认为他们一定是想夺取江南的富裕之地,以解决其粮草短缺的困难。因此朝廷不能太急,不必攻击长安,要李巨和鲁炅死守江淮和荆襄。然后还是郭将军用过的老办法,进攻河北叛军的老巢,则可成功。”
唐肃宗说道:“你们分析得有理,就目前而言,两军相持的局面不易打开。但这样下去,长安何时能收复啊?你们的建议虽然有理,但朕登基半年多,不能打开局面,对平叛不利,朕还是念念不忘收复京城啊。”
李泌说道:“将长安扔给叛军,就成了他们的负担。朝廷集中力量进攻河北,形成局部优势。河北的叛军受到攻击,必定向洛阳请求增兵。河南的其他战场,朝廷的军队都在奋战,加上长安需要防守。叛军没有军队增援河北,内部必定分裂。叛贼分裂,朝廷就能各个击破。到时长安自然会回到朝廷手中,皇上用不着心急。”
“那不行,长安是朝廷的象征,不能长期为叛军占领,那样不能树立信心,对平叛不利。”唐肃宗最关心的还是收复长安。
郭子仪理解唐肃宗的心思,他说道:“以目前的形势,直接收复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