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极品吴掌柜》

79文学网(79ks.cc)

首页 >> 极品吴掌柜 () >> 第695章 大隐隐于野的水利专家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9ks.cc/97495/

第695章 大隐隐于野的水利专家(2/3)

,守以州郡而使中国全失险阻,故绍圣诸大臣力主东流。至宋绍熙五年[金明昌五年,这已经是南宋时期了]黄河在阳武决口,灌封丘而东流。此时黄河分两派,北派由北清河入海南派由南清河入准。金为自利,不欲使黄河北流。遂距北流的黄河古道更远。违背自然规律,加上政治之**,河工之黑暗致使黄河、淮河、运河造成肆虐泛滥,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人民,每岁掷无量巨金以作三河之防御,屡防屡泛,使无产民力之消耗牺牲难以计数。

再说说历史上那些治水的能臣,除了秦时的李冰父子[都江堰工程],东汉的王景,三国的能臣邓艾更是一位治水大才,邓艾著有《济河论》,他特别重视水利灌溉,认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

上述计划为司马宣王[豁]所同意,邓艾遂于正始二年,‘开广潜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准,资食有储而无水害’。邓艾以挠勇多智而灭蜀[时为后主刘禅]遂官封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隋代发展水利灌运,使南北运输畅,更是功不可没。隋文帝开皇三年时[时陈朝未灭],以京师粮仓尚虚议为水旱灾时有所预备,乃诏令于蒲、陕、驶、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及汝等水道之13州,各设置募运米丁男,又在卫州建黎阳仓,陕州建常平仓,华州建广通仓,转相灌注,漕运关东及汾晋之粟,以供应京师。又差遣仓部侍郎韦攒向蒲、陕以东募人,能于洛阳运米40石,经砾柱之险,运到常平仓者,可免征戍。

开皇四年,诏宇文恺率水下苗渠引渭水,自大兴城[西安]东至潼关300余里,名曰广通渠,使撞关内外转运便利。

炀帝大业元年,征发河南诸郡男女100余万开凿通济渠,于是天下运输益便。四年,又征用100余万男女开永济渠。五年,炀帝设置西海、部善、且末等郡于西域,谪送天下罪犯为戍卒,大开屯田。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隋炀帝看来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黄河水患的两大成因,在于河汛时期水量突然暴涨,以及水中挟带泥沙量太多。上两者,主要是中游山西、陕西、河南诸省支流所促成。对于大运河,宋代丁谓也有另外一种说法,炀帝将幸江都,遂分黄河之流,左右筑堤300多里,因此造成散漫无所之水患,使陕西、河南一带,尽成泥浆卑湿之地。可见万事都有阴阳两面,都不能做到尽善尽美。

中国农作物中最重要的,当推稻麦。稻米最盛行的时代则为宋朝。当时长江流域大兴水利,尤其是太湖流域为最。当时江浙地区的苏州松江、太苍、杭州、嘉兴及湖州一带,为全国最富庶之区。此区地形较海为低。苏州古称平江府,因地势与长江齐平,可称泽国。荷兰虽有泽国之称,但不能与太湖流域相比。

江浙地区的水利事业,五代时已十分重视。有专门治水的宫,叫做都水营田使。并雇请数以千计的民夫,治河筑堤;又请人芟除湖旁之野草;又雇请民夫锄灭钱塘湖之草,并开辟松江的荒土,使地无旷土。

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镇守苏州,当时有大规模的圩田,在当时特别重要。每一圩田的面积巨大,有几百顷之大,宛如大城。圩者,堤岸也。此大面积的圩田,中有河渠,外有门闸。天旱时开闸,以便引入江水;水浸时则闭闸,以排除过多之水。堤岸的水利设施非常巧妙。

当时浙西低地,有沟河可以通海,并随时疏泼河道,使潮泥不会涅没河床。中国水灾较西方为少,因中国人较西方人注重水利事业之故。

范仲淹任苏州知府时,一州之田凡3万40顷,一般可年收700多万石。但当时东南地区上缴中央的租不轻,数达600万石,全出自苏州。宋统一后,因江浙及淮南地区租税较重,遂造成农政不修。五代吴越时,米价一石不过数十文;到范仲淹时,江浙之米价,一石不下六七百文,甚至有一贯者,比当时贵了十倍。可见治理河流有多么重要。

当世其实不乏治水的能人,郏亶,字正夫,原籍今江苏太仓宋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熙宁三年[1070年],根据太湖下游青浦等地的水利情状,上《苏州水利书》,建议治理苏州一带水田,书有“松江[即吴淞江]南北大盈、夏驾等浦,久不修治,每遇大水上顶,浦塘之岸并沉水底,不能固田。议者不知此塘浦原有大岸,以固田亩,乃谓古人浚此大浦,祗以泄水,此不知治田之本也”等语。还提出“辩地形高下之殊,求古人蓄泄之迹”等“六得”,后又提出《治田利害大概》七条建议。书上,得到朝廷的赞赏。五年,任司农寺丞,提举兴修两浙水利。回太仓在大泗瀼开辟圩岸、沟浍、场圃,大获农利。因又绘图献给政府,复任司农寺丞,升江东转运判官,后任温州知州,病死任所。著有《吴门水利书》。在县境重固乡郏家桥[今名郏店],曾筑别业,地名由此而始。

高舆从长相上太普通了,和一般庄稼汉无二,字也只识得斗大一筐。按照当世文人的标准,他只是一个半文盲,只是他这样的身份,却有一个极为不平常的背景,不但从父亲高超那里获得了所有的真传,更是系统化的读了李冰,王景,邓艾,郏亶等所有水利方面的专著,对他这样的大隐之士,说他是水利

状态提示: 第695章 大隐隐于野的水利专家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