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一再叮嘱(1/2)
李自成的话音刚落,徐霞客站了出来,相比于其他人,没有人比他更有发言权,更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毕竟,凭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以及游历天下的经历,若论对河南的了解,徐霞客对河南的山川地理可以说是了然于胸,在场无人可出其右。
“老大,河南地处平原,相比于其它各地,也就是比北京大一点。所以,河南不仅山少,山的面积和高度都有限,满足根据地标准的也就那么十几个,远比不了陕西。”
“大致来讲,河南的众多大山主要由四个山脉演变而来,秦岭在河南的山脉、大别山山脉、桐柏山脉,太行山山脉。其中,秦岭山脉又有三个分支,分别是北支的崤山,也就是河南府的邙山;中支的熊耳山;南支的伏牛山。因此,咱们要想建立根据地,最佳的选择就是这些山脉所衍生的大山。”
“像伏牛山山脉的中岳嵩山,绵延一百多里,拥有七十二峰之多,最高的足有三里之遥;中支的熊耳山,更是集大气、秀气、灵气于一体,高度丝毫不逊于嵩山;北支的崤山,与函谷关并列,可见其山峰陡峭,易守难攻,最适合咱们建立根据地。还有太行山山脉的王屋山,桐柏山山脉的嵖岈山、老乐山,大别山山脉的鸡公山......”
然而,徐霞客虽然是在侃侃而谈,讲得津津有味,似有卖弄的感觉,周围的众人却已经听得昏昏欲睡,越来越不耐烦,刘芳亮更是不客气的将其打断。
“徐先生,这些实在太枯燥无味了。我就是一个大老粗,最想知道的是,目前为止,咱们可以在哪里开辟新的根据地,在最短的时间里?”
徐霞客的话音戛然而止,愣了愣,有一些尴尬,这才意识到,自己老学究的毛病又犯了。尤其是看了看李自成等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转而说道:“刘队长,以目前的形势来看,结合咱们所处的位置,咱们只有走出怀庆府,进入河南府的中南部,或者开封府的中南部,才能找到颇具规模的大川大山,具备有开辟新根据的条件。”
这一刻,李自成重启根据地的热情冷却了不少,听到这一带并没有合适的建立根据地,也就不想再讨论建立根据地的事情。
当然,在他们的北方,怀庆府与山西交界的地方就是太行山,王屋山就在怀庆府的西北边界之地,也是一个建立根据地的不错选择。
但是,事已至此,众人已经走到这里,不可能再挥兵北上返回去,那样完全与计划相左,还更加的冒险。
毕竟,山西已经是一个是非之地,越来越多的官军聚在那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起义军的处境将会急转直下,非常不妙,将会遭到官军的重兵围剿,围追堵截!
河南正好恰恰相反,朝廷在这里的防守极为薄弱。即便是有一些驻军,但也多是一些老弱病残。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河南具有李家军发展壮大的土壤,也是连年大旱,蝗灾肆虐,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饥民,到处都是人吃人的现象。
就像河南流传着一种说法,如果哪家的孩子丢失,绝不是被人贩子拐走,而是被人给吃了。
徐霞客停止了讲述,看到众人兴趣索然,热情消退,也就意识到,现在规划根据地的事情,有一些为时过早。
李自成心里想着事情,脑海里闪过那些顾虑,短暂的平静过后,随即看向徐霞客,轻声说道:“徐先生,这样吧,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里,就麻烦你画一张河南的山川地形图以及地理图。如此一来,有了这样的一副地图,大军才能更加顺利的在河南攻伐,方便行军打仗。而且,军中的绝大多数兄弟从未来过河南,急需熟悉这里的地形。尤其是各个队长,更是需要这样的地图。”
“嗯,好的,老大。”
得到了徐霞客的肯定答复,李自成刚想说什么,似乎突然想到了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转而交代:“对了,我再提醒一下,以后之时,无论是什么时候,关于陕西根据地的事情,如果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在任何人的面前提起。就算是高一功高队长,也不例外。”
“是,老大。”
四人异口同声的答道,声音多多少少有一些有气无力,可见四人有多么的不理解。
看到众人这副模样,嘴上虽然答应,心里却憋着事儿,李自成只好解释道:“我之所以不让你们谈论陕西根据地,不让你们告诉新加入的兄弟,不是不相信他们,也不是不相信那些新加入的兄弟,而是为了保密咱们与陕西根据地的关系。”
“你们应该明白一点,一旦新加入的兄弟们知道了陕西根据地的存在,知道有那么一个强大的后盾。即便是他们不告诉其他的起义军,也难保他们不会说漏嘴。不妨想想,如果陕西根据地的事情传出去,不管是朝廷,还是三十六营的其他起义军,都将敌视咱们。”
这时,田见秀一点头,附和道:“老大说得不错,一旦王自用等人知道李家军这么强大,心中势必十分担忧,焦虑咱们吞并他们。至于朝廷,更不用解释什么了,肯定将咱们列为重点围剿对象,不可能让李家军趁势做大,威胁到大明江山。”
话说到这里,众人已经明白了他们的老大良苦用心,李自成看到四人神情恍然,也就没有再解释什么,而是再次说道:“一定要交代下去,不只是你们,还有咱们从根据地带来的那些兄弟,一定要让他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准泄露任何关于陕西根据地的半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