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崤函古道(1/1)
大军出了雒阳,一路疾行,浩浩荡荡进,此番也因为早有准备,刘宏又出了西邸一批骏马为大军所用,所以这八千兵卒人人有马,行军度倒是一点儿也不慢。
即使伏泉麾下那些板楯蛮兵的步卒,也是各有一匹代步马匹,纵然他们之中许多人控马技术不行,但只是充当代步工具而已,倒是于大军而言并无大碍。
不过,大军这般快马加也只行了约一日,刚出了河南尹地界,便像是被彻底打断腿脚一样,突然慢了下来。令得大军中的兵卒,人人奇怪主将为何要在战事紧急平叛路上听了下来,但是他们毕竟都是合格的兵卒,虽然心中想着平乱立功,多拿赏赐,但是还是听从军令减慢行。
其实,不止是他们,就是伏泉一开始被段颎告知要下达这个命令时,也是一脸懵逼,本来还想命令部队再度加,自己好快些到达北地郡,好好查清这场羌乱的背后真相,并且平定,如今被段颎这老家伙控制,真是糟心透了。
只是,当段颎出示了一份皇帝刘宏给他的秘密诏书,知道这场羌乱背后的真相时,他也是苦笑不得,从没想到刘宏为了北征,竟然事情玩得这么大,直接出动了皇甫嵩和田晏这两个大汉两千石的高官来给他做戏。不过,他们二人如此为之,难道现任凉州刺史魏元丕不知道吗?
按道理,魏元丕若是知道,就应该与皇甫嵩二人联名上奏才对,毕竟一个州刺史上奏,才能是这件事情更有说服力才是,反正像是大汉三边的封疆大吏,对于谎报军情早就玩得顺溜,怎么现在一点儿动静都没有,真是奇哉怪哉!
大军就此慢吞吞行进,至于为何放慢行军度,却是为了给刘宏之后调派兵马准备时间,因为这位皇帝明确了要八月中旬左右,待三边已至秋收时节,朝廷收了税之后再准备出兵。
“文和,这出兵时日,莫非也是汝这‘段公外孙’所为?”伏泉与贾诩在大军中路策马并进,这贾诩也不知使了什么门路,被刘宏塞进军队授予了一个假司马的官职,倒是让伏泉省了身边谋士谋略不足的情况,毕竟他麾下多为蜀地名士,对于塞外鲜卑还是十分陌生,不能提供太多有利线索。
“赶路要紧,君侯莫耽误陛下大事。”贾诩听后莞尔一笑,并不接伏泉这话,含糊一句揭过。一方面这话已经涉及军事机密,他可以想办法转述给伏泉听,却不会直接说,另一方面就是他当初自称段颎外孙一事避祸,却是被人传了出去,想来是那送他入京的官车车夫所为。
见贾诩一笑之后,再无半分颜色,深知其脾气的伏泉知道自己再说,这注定不开口的毒士是一点也不会透露半个字,索性只能放弃,继续着他那枯燥乏味的行军赶路的过程,
其实,本来伏泉还不知道这事,直到贾诩入了军营后,某次正好撞见段煨见到贾诩一口一个称“外孙”叫着调笑,这才让他知道这件趋势。而段煨毕竟是段颎族弟,贾诩当时称呼段颎为外公后,自然段煨也有资格叫其外孙,就此成了一桩趣谈。当然,贾诩本身就不怕丢脸,倒也无所谓,至于段颎本人,也不提此事,大人物心中,对于这类事情自然不会有什么想法,况且贾诩乃保命之举,当然不需要计较。
大军除了雒阳以后按照段颎意思一路西行,在过了那座高十余丈,北接黄河,南连宜阳,越山跨水无数里的汉函谷关,便就此进入使用经年,历史悠久的崤函古道。
七月烈日之下走进重冈叠阜、连绵不绝的崤函古道,竟颇觉凉意,不知是将要秋日所以渐凉,还是这古道里的一片肃杀凄凉之气令人心惊。
崤函古道自古以来便是因其险要位置,乃兵甲必争之地,先秦春秋时期,著名的秦晋之战便在此鏖兵,也不知是否那近千年以前的大战,至今还有亡灵在此并未散去。
数百里严峻古道,后世号称“终日走硖中,无方轨列骑处”,可谓是“车不并辕,马不并列”,由此可知道路之险恶,想来先辈在此进行的大战,有不知多人因为这险恶道路,为之送命。
大军行至此地,更是放慢度,毕竟若是未战便有非战斗性减员,那样可就反而不美了,所以行了足足数日才杀将出来。伏泉一路行来不由感慨为何那位李唐太宗会有“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此诗来称赞此古道,确实若是中央王朝不从内部垮台,只要有着足够兵力,任何人想要从这条古道杀奔入都城,都得考虑要付出多少人命,无论那都城是在古道东西那边,都是如此。
终于,大军灰头土脸出了古道后,再行不久,便见一座苍凉的雄关堵在众人面前,虽已有数百年时间不再加固修缮,但它那肃杀威严的气势,还是令人见了不由一怔。
直到走进,再看那巍峨雄关,只见那关上刻着“弘农”二字,不由令人唏嘘,毕竟在汉以前,这里可是叫函谷关。
如今,随着两汉不断改变国策,这里已再无当时秦朝不惧六国合力的雄关,只变成大汉世家选的家族迁徙之地,地位转变实在令人有些难以接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