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张良的猜疑(1/2)
秦歌来彭城两日前。
“你要本王退兵?”
汉军营帐刘邦听到了张良的建议,他不明白在大获全胜的情况之下,张良为什么要专程跑来督促刘邦从彭城抽身撤离。
楚霸王身陷齐赵两国叛乱,又失去大本营断掉补给。
无论这支军队实力再强,这种情况之下也该回天无术,汉军只要捣毁楚地的所有粮仓和补给线,再占城死守三两个月,楚军自然陷进断粮之地。
好好的局面,为什么退兵?
”我始终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所以就给彭城算上了一卦:大凶!”
卦术这种东西,并非百分百可靠,一般事情越大、涉及者越多,时间越久远,精准度就越低,张良尽管通过卦象得知,彭城是一个大凶之地,凶在何处,如何破解,无从得知。
一个卦象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现在汉军大获全胜,正是士气如日中天,准备扩大战果的时候。
这时要是想让刘邦退兵的话,就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详细剖析其中的利害关系。
张良平静地说:“汉王占领彭城,确为阶段性大胜,可是楚军如今有三大反胜之势,而汉军则有三大必败之势,汉王不能看清并提早防备必有大患,到时候就算后悔也来不及了。”
刘邦皱了皱眉:“还请子房详解。”
“楚军多数为楚人,楚国以彭城为都城。如今彭城被破,非但断楚军后路,让项羽暴怒如雷别无选择,只能破釜沉舟背水死战,正所谓哀兵必胜,孤注一掷之下,战力不容小觑。楚军第一胜势,为三军士气之胜!”
“楚霸王依然是天下无敌楚霸主,可以使楚国成为天下盟主,虽然义帝之死,让项羽声望花落,但相比外来诸侯,楚人显然显然更加支持楚霸王!楚军第二胜势,为国家民心之胜!”
“楚国都城虽然破,但将士主力尚在,他们南征北战经验丰富,项羽的项家子弟军更是死忠的精锐部队,放眼天下,无人能挡,楚汉军队实力悬殊!楚军第三胜势,为兵马军力之胜!”
汉王刘邦听完陷入沉思之中。
张良并没有停顿,他接着开始说汉军。
“十国联盟,看似浩大,实则各怀心思,无法消除隔阂凝聚战力。彭城攻破以前,尚且一心向前,如今彭城被攻破,取得阶段性胜利以后,联军被眼前胜利蒙蔽,忙于争夺财宝美人,根本无心死战,一旦与孤注一掷楚军碰撞,必然全军崩溃。汉军第一败势,为三军士气之败!”
“汉联军攻破彭城以后,诸侯联军毫无节制,烧杀抢掠,引起激愤,无数楚人被掠夺**枉死,使得楚国上下怨恨汉军,所以一旦与楚军对峙,必然引起楚民反弹。汉军第二败势,为楚国民心之败!”
“汉联军规模虽然庞大,但是结构松散,战力并不均衡,各国将领相互掣肘,军队战斗力无法全部释放。汉军第三败势,此为兵马军力之败!”
民心、士气、军力,都不如楚军。
就算进入彭城,以守为攻,又能支撑多久?
汉军联军直接战斗力有七十几万近八十万,如果再加沿途不断增加的仆兵以及辎重部队,其实总规模完全可以接近百万,这样庞大无比的数字,足以遮蔽人们的认知,给人一种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感觉,所以从潜意识里就会认为,汉军是不可能败的。
这种时候如果真的被这种强大的表象所迷惑就糟了!
刘邦就算统领近八十万兵力,可这八十万是一座用积木搭起来的城堡,看起来非常的威武,其实根本不堪一击,随便一推就会轰然倒塌,而楚军却不一样!
刘邦发热头脑,顿时清醒一些!
张良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让沉醉于辉煌胜利果实的刘邦,突然发现自己处境似乎没有想象中这么安全。
可是……
就这样退走如何甘心呢?
刘邦还是不甘心:“难道除撤兵以外,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楚汉之战,不能急成,目前胜算渺茫,当撤兵避其锋芒,然后联合北方的齐赵,这样互成掎角形成南北掣肘,让楚军疲于奔命,最终必能使其溃败!”张良苦口婆心劝说:“汉王之志,在于天下,欲成大业,就必须徐徐图之,不能如此急功近利!”
张良不喜阴谋,其策以阳谋为主。
他希望刘邦退兵驻扎洛阳,与楚国展开更长久的对峙。
洛阳是中原之中,天下诸侯援兵,可从四面八方聚集,再加上有本土优势,又打着为义帝复仇的名义,足以凝聚更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且与赵地和齐地形成联盟,从而形成对楚国的包围。
如果项羽进攻中原,齐赵就南下攻楚!
项羽北上平叛齐赵,汉军就再次东出!
汉军主将是骑兵将军彭越,最擅长的就是游击战术,而游击战术精髓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齐赵两地十分广袤。
中原更有庞大纵深。
项羽不管打任何一地,都无法兼顾全局。
汉王在这种情况之下,想要取胜并非不可能,只要躲避楚霸王的锋芒,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项羽绝不是一战就能打败的,未来汉军可能会吃很多败战,但是只要稳住主力,耐住性子不计较一时得失。
楚国肯定会被越打越弱。
最终无法在对抗汉军攻势。
张良说的非常有道理,不过刘邦天性谨慎,没有立刻做出决定。
当张良退下以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