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神策天威(1/2)
依照道理而言,这种护卫皇帝安全的任务,理当由天子禁军负责。
就算不是左右龙武、羽林军,也应该是十六卫的兵士,长安本土守兵才是正理。
哪有从边境调兵来长安负责皇帝安危的?
万一边兵统帅心怀不轨,趁机挟天子以令不臣。
那岂非天下大乱?
裴旻也没有这个心思,他还记得多年前曾给李隆基提过此事。
强烈指责中央军存在的问题,再三怀疑天子禁军的战斗力,希望李隆基能够重视起来。
李隆基也确实重视了这方面的问题,但是李隆基采取的方法治标不治本。
中央军疲软的原因并非是兵,而是将!
天子禁军的武器装备是最好的,兵源的素质获取途径也是最好的,实力本应该最强才是。
可正应了一句话,狮率羊群,羊亦狮;羊率狮群,狮如羊。
现如今朝堂上的将军就没有几个见过世面的,扫除了一批,又来了一批。
新来的这批人,以王毛仲为首。
王毛仲此人不能说他没有能力,本事还是有的,就是干不得大事。性识明悟,骁勇善骑射是他的优点,同样的胆小惧事,嚣张狂妄,目中无人是他最大的缺点。
王毛仲是李隆基的家奴,是李隆基一手提拔出来的心腹。
当年李隆基为了诛杀韦后、宗楚客、安乐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政变最关键的一环是王毛仲联系的万骑军。
当初万骑军的作用,就如先天政变,裴旻控制的羽林军一般,是决定性的一步棋,关键中的关键。
就是面对这种情况,王毛仲在政变前,一副事事旦旦的表情,一切包在我身上的模样。然而在政变的时候,王毛仲怂了,在最关键的时候,他吓的不敢出现,直接导致李隆基联系不上万骑军,险些政变失败。
这政变失败的下场如何,根本不用去想。
面对王毛仲这种过错,李隆基杀了王毛仲都不为过,但是李隆基没有。对于事后三日才现身的王毛仲,李隆基非但不责,还超授他将军爵位,未逾年,已至大将军,成为三品大员。
如今更是辅国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内外闲厩兼知监牧使,进位特进,行太仆卿,霍国公,成为了军方大佬。
李隆基对于自己信任的人实在太过宽容,他能够宽恕王毛仲险些害他身死的大过,对于他其余的小过,自然不予追究。
经过当年的事件,王毛仲一系朝中将领,不敢再懈怠兵卒的练习。
这些年禁军的实力却有长进,不至于如当初那般,完全腐败无能。却也因统帅的实力有限,当不上精锐的称号,只能出来显白显白,真要上了战场,还真排不上什么大用场。
裴旻看遍北衙龙武军、羽林军,以及南衙十六卫的关中兵,一支支部队里,只有小部分是真正合格的兵士。其余的诓骗诓骗外行倒是可以,想要瞒过内行人的眼睛,却也太小觑天下人了。
狮王莫斯雷马萨,十一岁上阵杀敌,有近乎三十年的从军经验。查士丁尼是拜占庭的地方总督,亦有四十年的军旅生涯。至于吐蕃隆朗赤、葛逻禄的族长阿史那施为、回鹘的族长承宗又有哪一个等闲?
还有昭武九国的国王,能够成为一国之主,在错综复杂的西域混迹现在,又岂是眼力逊色之辈?
除非裴旻将十六卫、龙武军、羽林军中小部分精英挑选出来,另外组成一支兵士,加以配合训练,方能体现唐军的威势。
然而时间并不允许他如此做来,七拼八凑的兵卒汇聚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根本不足以做到这点。
裴旻最初的提议是凑合着用,在这方面他亦无能为力。
一支强军的成型是需要时间,需要通过各种实战、演习训练,磨练成型。
裴旻就算得到李靖、苏定方、裴行俭的承传,也没有本事在短短的一个月就练就一支强兵出来。
裴旻愿意将就,李隆基却不愿意。
大唐的未来发展在于西方,西方的昭武九国、大食国、拜占庭、突骑施等西方国家就在一旁看着,焉能马虎?
李隆基心底也开始后悔,没有真正的抓一抓南北衙禁军的战斗力,以至于关键的时候,上不得台面。
于是,李隆基自己提议将陇右神策军调来一用。
神策军号称镇边第一军,李隆基亦正想看看第一军的风采。
换做别的皇帝,铁定不会这么干,但是李隆基不一样。
他的信任带着几分盲目,神策军也是大唐的部队,焉能对他这个大唐皇帝如何?
何况神策军的统帅是裴旻,完全不用怀疑。
裴旻早有此意,只是他本人不好提出而已,当即也传令神策军,入长安接受训练。
神策军成军至今,已有七年,经历了洮州反击战,广恩镇诱敌战,河西九曲地袭扰战,收复河西九曲地之役以及平定六胡州叛乱,可谓实战经验丰富。自身又经过裴旻、封常清两人的严苛训练。
尤其是近年,裴旻得到了李靖、苏定方、裴行俭的兵法承传,习得了他们的练兵之法,配合自己后世的一些浅见,多次领陇右军上山下河,入川进漠,在恶劣的环境中,模拟军事演习。神策军是所有陇右军中表现最好的,称一句百战之师,毫不为过,也是裴旻手中第一王牌战力。
这神策军由远及近,每走一步,都给人一种地动山摇的感觉。
整齐,威武,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