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说书先生(2/3)
可能是最好的。为何非要搞出那么庞大的一个阵仗,又是黑白无常的宣判又是夺命阎王的袭杀,这中间,稍不注意就可能把自身的性命给搭了进去。
简单可以完成的一件事项为何偏偏要搞得如此复杂?
这是叶七的第一个疑问。
.
叶七的第二个疑问是,这个夺命阎王到底是如何绕开众多高手的层层防护,悄无声息的击杀目标。
根据说书先生的讲述,这个夺命阎王实际上并没有露过面,只出现在黑白无常的言语之中,没有任何人有目击到夺命阎王出手伤人,也没有任何人有发现这个夺命阎王的任何踪迹,他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江湖之中,真有武功如此神奇的高手?
还是,这个夺命阎王拥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某种秘术?
或者,这中间另有其他被忽略的隐情?
.
叶七边走边想。
不过只想了一会儿叶七就放弃了。
十年之前的江湖悬案,叶七不认为他这样一个从未涉足江湖的外人能一时半会想得明白。
按那几个江湖人士的推测,今晚黑白无常可能现身,想不明白就放下不想,等着看看热闹就是了。
.
叶七正在王府附近闲逛之时,突然眼睛一亮。
“正宗三丁冬笋包子”,前面不远一家店铺门前有一条招贴。
三丁包子是扬州的名点。叶七早有耳闻。
所谓“三丁”,即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鸡丁选用第二年母鸡,既嫩且肥;肉丁选用五花肋条,膘头适中;笋丁根据季节选用鲜笋。鸡肉味美,少而不过鲜;猪肉油香,少而不过腻;鲜笋松脆,少而不过硬;
包子皮所用面粉“白如雪”,发酵也有秘法,所发之面软而带韧,食不粘牙。
此时正是春笋上市之季,诸多店铺采用新鲜上市的春笋制作三丁包子,价格虽然好看,但味道自然不如冬笋松脆。
走近店铺,发现店名非常简练“汤记三丁包子铺”,店铺不大,但有楼上楼下二层。
看得出来,这店生意不错,楼下十几桌座位已坐了八分满。
“汤记三丁包子铺”果然专业,只卖三丁包子,有豆浆秘制膏汤西湖龙井三种配汤任选。
看到正宗的三丁包子,叶七食欲大动。
.
他要了二笼包子一壶龙井,漫步迈上二楼。
上得一半楼梯,他微微一顿。
眼见二楼窗前站有一人。
此人四五十岁年纪,须发俱白,高高的个头身躯修长,一身青衣长袍,头上高高的挽了个髻,白发自然的披肩而下,长须及胸。
叶七此时看到的是侧身,但见他背负左手,右手轻捋长须,微微昂头,仰望天空,长长叹道:“人生啊,真是寂寞啊!”
听得有人上楼,此人微微转头,眼神随意一扫。
此时,叶七入眼是一张棱角分明不怒自威的脸,眼神深邃带点沧桑,俨然一副传说中世外高人的样子。
.
叶七坐定下来才发现,旁边桌前有一个眼熟的人。
细看了几眼,才认出这人居然是上午刚刚见过的那个“聚仙居”的说书先生。
此时,说书先生已换了一身蓝衣长袍,不再是上午说书时的灰袍大褂,双手用力托腮,脸和嘴都被双手挤得有点变形,以至叶七看了几次才认出他来。
说书先生桌上摆有一盘棋局,此时他正对着棋局眯眼冥想,一副一筹莫展的样子。
围棋易学难精,寻常百姓,只须稍加指点,就能明白规则知道怎么着子,因此,自大明开国以来,围棋在民间一直比较流行,不少寻常市井百姓,闲暇之余,都喜欢来上几局,有些自诩棋力过人者还喜欢胜负之上加点彩头,更是吸引了不少人观战。
叶七对围棋不陌生,甚至可说是颇有心得。
年少学艺时他陪师傅下了十几年棋,从开始被授九子到最后分先杀得他师傅形象全无,此中乐趣,让他经常在回忆时忍不住莞尔。
三丁包子果然名不虚传,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过硬,细嫩而不过软,配上正宗色香味俱佳的西湖龙井,让叶随风觉得真正不虚此行。
认真品味包子的同时,叶七也不时侧头看看棋局。
棋局此时很胶着,看棋型明显是从开局就开始相互绞杀,不过绞杀到最后,谁也没有杀到某块棋而一举拿下棋局,到最后居然是细棋的局面。
叶七初初看了看,盘面白棋占优,大概有四五子左右的优势,计入还棋头,白棋也是胜券在握。
不过此时,黑棋在白棋占据的右上角上点了一手。
白棋在右上角围了有一块形似刀板的十个空,黑棋此时点入的一手,乍一看,双方正常应对下来居然是双活的棋型,如果应对不当,甚至整块白棋将变成劫活。
说书先生执的白棋,如果右上角走出双活,那无疑胜负之势立刻逆转,如果走成劫活,白棋劫材又明显不够。
所以,说书先生才那么一幅眯眼冥想,一副一筹莫展的样子
叶七细细算了算,看出了些诀窍。不过他没有吭声,继续自顾自的品味他的三丁包子。
.
没一会,叶七身侧有得意的笑声传来:“怎么样?我这一手妙吧?没辙了吧?赶紧认输吧!”
叶七侧眼看去,不看还好,一看令他瞠目结舌。
刚刚伫立窗前的高人,此时正满脸笑容的躬身对着说书先生说话。
不过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