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为了祖国(1/2)
有的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的荒谬,赫鲁晓夫听完了这个团长的解释之后,沉默了大概几秒钟,然后就对自己的卫队长吩咐道:“回去吧,早点儿回去,我们只能自己走了。”
“我可以安排一辆坦克送你回去……”团长知道自己是无法退出这个阵地的,所以给自己的某几个部下找了一个好差事。
送高层离开前线,这至少不叫临阵脱逃,最少可以晚死几天,绝对是一个让人梦寐以求的好机会。
所有的坦克兵都目光闪烁的看着赫鲁晓夫,希望他可以给自己留下一个脱身的机会。
赫鲁晓夫也感觉到了这些殷切的目光,点了点头同意道:“那就让三辆坦克送我们回去吧……”
他从善如流,多给了两辆坦克的名额,也并不是他自己良心发现,而是他真的觉得自己应该多带点儿“保镖”再走。
那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在他心中留下的阴影,估计这辈子都不会散去了。
很快,抽签就决定了,有三个好运气的坦克车长,可以带着自己的坦克离开这片必死之地。
而倒霉的赫鲁晓夫,也终于体验了一次苏联坦克兵的痛苦。在颠簸的t-26坦克上坐着,就和坐在搅拌机里差不多少。
坦克的减震简直就和没有一样,那僵硬的越野状态,直接就让赫鲁晓夫的胃部开始翻腾。
说实话,如果乘坐过苏联的坦克的都是一些大人物,也许苏联坦克兵手里的武器,会比历史上发展出来的东西先进的多。
包括后世发展出来的t-72还有t-80坦克在内,实际上苏联坦克兵的使用体验都不怎么样。
有传言说苏联在征召坦克兵的时候要求身高不高于一米七,也有传言说坦克销售比较的时候,跟在苏联坦克后面需要带防毒面具……
反正这些传言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苏联武器系统不考虑士兵感受是真实存在的。
比如说苏联的预警机内部照片,就实实在在的暴露出来,苏联预警机的工作环境,是需要带氧气面罩才能工作的。
而美国的预警机,显然不需要在飞机内给自己罩上氧气面罩来工作,这绝对是影响效率的一个细节。
说回到这一路颠簸,赫鲁晓夫觉得自己的屁股简直就要碎裂开来了,他就好比别两只棕熊给按在地上xx了,简直就是惨不忍睹。
一边脸色铁青的揉着自己的屁股,赫鲁晓夫一边看着莫斯科曾经繁华的街道。
这里已经不再如同往昔那样的人来人往,街道上空空荡荡,一眼就可以看到散落在街道上的沙袋掩体。
毕竟莫斯科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前线城市,所以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座要塞。
马路上间隔百米就能看到一门高耸着的防空火炮。虽然大部分都是小口径的,可是它们的存在,毕竟能够让人安心。
德国人还没有对莫斯科进行大规模的空袭行动,这也是斯大林到现在还没有离开的主要原因。
毕竟地面上的推进是非常模糊的,不用直接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斯大林自己也就淡定的多。
可是如果铺天盖地的轰炸机来一次针对莫斯科的摧毁式的轰炸,那可能结果就不太一样了。
也许那个时候,斯大林就会立刻启程去车里雅宾斯克,或者动身去斯大林格勒……
“让运输档案还有政府部门的列车再快一点儿,如果不行就从公路走!”赫鲁晓夫从前线回来,就开口吩咐道。
他已经知道了形势究竟有多么严峻,所以也就更热衷于,将撤退工作尽快的完成。
那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对他的触动真的很大,而那个团长的话也让他认清了眼前的现实。
德国人不可能停下进攻莫斯科的脚步,而他手里的部队,也完全不是德国人的对手。
到了这个时候,只能依靠莫斯科的建筑物,与残垣断壁,来阻挡德国坦克的履带了。
唯一让他畏惧的,仅仅只剩下斯大林那如同刀子一样锐利的目光了。
可让人遗憾的是,一个人的目光再怎样锐利,也无法锐利过一架嚎叫着俯冲而下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带来的精神上的震荡。
那种机翼撕裂空气发出的鸣响,就仿佛是震颤着敲击在人的心灵上一样。
撕扯的是士兵的意志,摧毁的是士兵的勇气。那声音挥之不去,就仿佛是魔鬼的嚎叫一样,让赫鲁晓夫浑身颤抖。
“政委同志……撤退的政府部门,已经大部分都撤退离开了,不少房间都空了出来,要不要分给部队?”一个负责协调军政两边的官员,夹着一本记录,开口征询赫鲁晓夫的意见。
赫鲁晓夫听到了问题,点了点头说道:“让巷战部队进入莫斯科吧!约束部队,有人的房子不能抢!”
现在的莫斯科,不说是十室九空吧,也差不多空了一半了。政府机构搬迁出去,许多大楼都空无一人了。
如果不是法令约束,命令莫斯科城内的市民不得随意离开,军队也在主要公路上设卡拦截,可能城市里面的人口会下降得更加厉害。
这个时候填补一些士兵进入城市内,至少可以节省下许多的帐篷营房,以便安置更多的新训练出来的补充兵。
尽管嘴上不说,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想要在莫斯科长久的和德国人争夺下去,那就只有依靠这些补充兵了。
“我知道了!”那名手下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我这就去安排!”
然后他又征询了一句,开口问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