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我不能和京东合作(1/2)
论真实年纪,此时的刘强栋,其实和两世为人加在一起的赵泽君差不多,还比老赵小几岁。
不过正如乔欣云安利的那样,刘强栋给人的第一印象倒是非常好,一开口几句话一说,就让人自然而然的产生一股子信任感,觉得眼前这人可靠实在,能力很强。
没有过多的寒暄,几句话之后,刘强栋开门见山的就道明了来意,“赵总,我这次来,希望我们能进行合作。”
赵泽君早就不是几年前做网络小说的小人物了,面对这个未来国内互联网排行前五的大佬,完全没有任何紧张不安。
相反,在此时的泽联科赵泽君面前,刘强栋的身段反而要更低一些。
赵泽君微微一笑:“泽联科欢迎一切合作。当然,前提是对双方都有利。刘总你具体有什么想法?”
“嗯,具体说起来,是三点。”刘强栋比看起来似乎还要实在,也可能是打听清楚了赵泽君的脾气,总之一点圈子都没绕。
“第一,希望得到泽联科或者您本人的投资。京东是仓储物流一体的封闭式经营模式,成本非常巨大,即便得到了融资,钱依旧不够用。”
赵泽君忍不住笑了起来,第一次听到有企业家主动对外说自己钱不够用的。
“当然,京东的模式是创新型,只要能完成战略布局,未来无论是固定资产、物流还是网络效益,回报都会非常巨大。”赵泽君帮他把后半句话说了,“那么投资京东,我获得的是股权,还是其他的?刘总,我并不缺几个利息,但是据我所知,京东今年才完成一轮融资,短时间不会开启新的融资吧。”
“是的,一年之内,京东不会再融资。但如果我们能达成合作的话,泽联科的投资,将在下一轮融资中折算成当时估值的股份。”刘强栋说。
赵泽君想了想,投资如果折算成股权,倒是比较划算。
京东前景在那里摆着,未来大陆排行前五的企业。
之前京东的发展,的确磕磕绊绊,颇有些叫好不叫座,直到今天,看起来好像开始腾飞了,但每天处理单量也就才突破两万,也就是每天的下单包括成交和未成交的加在一起,两万多单。
这个数据单独不好判断,拿淘宝的数据来比一下就知道区别了。
淘宝目前,日订单处理量,在千万级别。
虽然两家企业模式差别很大,不能仅仅用订单量衡量,但这是一个核心数据,可以看出来,目前的京东和淘宝相比,还是天壤之别。
但在渡过了金融危机之后,京东的确已经进入了‘腾飞期’,从‘求人入股’变成‘风投求着京东融资’。
上一轮融到两千万美金,下一轮,轻松十几个亿美金入账。
现在投资京东,换成下一轮融资的入场卷和资金,是笔很划算的买卖。
“刘总,泽联科入场的条件,恐怕不仅仅是投资吧?”赵泽君笑道。
“当然,我刚才说了三个合作方面。泽联科投资,只是第一个。而且投资金额,我认为至少应该在亿元人民币的级别。”
刘强栋虽然没有流露出骄狂的神情,但却显得极为自信,这即是他本人的风格,更是由于京东这些年的发展给他带来的底气。
能在金融危机之中,拿到互联网行业的第一笔风投,之后更是迅速发展起来,刘强栋自己也很清楚,在任何投资人眼里,京东都拥有足够的主动权,是一块香饽饽。
“嗯。其他合作方式呢?”赵泽君不动声色的问。
“第二点,就是宣传。微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互动讨论社区,微博的用户群庞大,而且和网络购物用户高度重叠,如果微博可以发力,对京东的助力非常大。进行宣传合作,是泽联科未来能够入股京东的第二个合作要求。”
说完,刘强栋顿了顿,看了赵泽君一眼。
赵泽君却依旧还是最初见面时候的样子,表情不变,不动声色的问:“第三点呢?”
“京东准备在苏南省建设物流中心,基地在建武市,辐射整个苏南省,希望能得到赵总您个人的支持。”刘强栋笑了笑,“在苏南省,有懂现代化互联网经济的企业家,也有一言九鼎无论在哪都吃得开的企业家,但二者合而为一的,我认为,只有您!”
“谢谢夸奖。”赵泽君微微点头,没有立刻回答,微微沉吟。
刘强栋拿起桌上的水杯,轻轻饮着,留给对方思考的时间,一边观察着赵泽君的表情。
每个老板的谈判风格都是不同的。刘强栋给人的感觉是厚道踏实靠谱,但他的谈判风格,却是非常有进攻性。
从京东创业至今,哪怕最艰难的时刻,和资本、合作者之间交流,刘强栋都从来没有放低过姿态,去恳求对方的帮助。
恳求是无用的,只有无用的人才会去恳求。京东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刘强栋要的越多,越是证明他对于京东的自信。
刘强栋也完全相信,作为互联网的顶层人物之一,赵泽君和泽联科对于京东的了解已经足够深,不需要他再来絮絮叨叨的卖弄京东的优势和特征。
所以他要做的,就是给对方入股京东的机会,然后提出自己一个又一个的要求。
片刻后,赵泽君终于开口了。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我们之间合作,我能得到的,是入股京东;需要付出的,是大额资金、宣传、在苏南省对京东的帮助。”赵泽君问。
刘强栋自信点头:“是的。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