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开工饭(上)(1/2)
匠人们做工,吃的第一顿工作餐,也就是开工饭,在他们看来是很重要的,一定程度上,一顿开工饭的优劣,就能说明东家对他们匠人们的态度。
杨家庄子在山前,学院的建设工地在山后,听着好似也不远,绕路过去的话也有几里地的距离。
王老七带来的人最多,按说他应该是总把头的,要是他自己带队伍干活,那他一定当仁不让,可眼下四位把头里边,就属他年纪小,所以大家一致推举了老孙头做了总把头。
总把头责任重大,在匠人心中权力和威望也大,说白了就是类似总包的那么一个人,带领大家干活,制定计划,分配工作,在匠人、东家和设计师之间居中调节各方面关系,让工程顺利有效的进行。
同时,后勤保障的工作,也是总把头来完成的,比如工人们的吃喝拉撒,他都要安排妥当。
第一天开工,其实也不会直接开始干,而是先领着人去场地上熟悉一下工地的环境,先把简易的工棚盖起来。
工匠们在工地附近得有地方生活,入夏了,天也热了起来,在露天的环境中干一天活是又晒又累的,总不能让匠人们在庄子和工地两边来回的跑。
除了居住用的工棚,像大厨房啊,茅房啊,像这样的必要设施都要提前盖好了,工人们的生活安排妥当了,干活也没有后顾之忧。
居住的工棚用的木杆做了个框架,然后用干草扎成的草席做墙面,屋顶同样也是干草顶的,屋顶和墙面之间留了很大的空窗,能保证通风顺畅,让大热天里也有点凉风。
工棚盖的简单,工人们可以各自建各自住的草棚,大厨房就不同了,因为需要用石头来砌。
大厨房垒的都是大灶,烧柴火烧石炭都行,不过只能做大锅饭。除了做大锅饭之外,大厨房最大的功能就是烧水。
用做饭的大锅烧了取来的河水,然后倒到大厨房外的草棚里的大木桶里,就是供应给工人们喝的凉白开。
因为取水的原因,厨房是一定建设在河流的上游的,而茅房则建在下游。
洗澡倒是简单了,在中游随便弄一排可以存放衣物的棚子,工人们下了工,就直接在河边洗澡。
这些东西从老孙头嘴里说出来,看似很普通,可在对此不了解的杨怀仁听起来,就觉得这里边都是人家老孙头的经验之谈了。
各行业都要行业内的经验,往往都是看着简单,真换了外行人,不一定想到,也不一定做好。总把头第一天上任,就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了杨怀仁。
匠人们第一天来,都是随身带了些干粮的,因为他们知道刚开工,大厨房需要现盖,所以第一天嘛,吃不上菜也是常态。
他们意识里开工饭是明天才算的,不过杨怀仁不同意,执意要提前一天,让他们吃上开工饭,让他们知道自己这个雇主和东家,对他们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在庄子里做好了,再给他们送到工地上去,麻烦了点,不过就这么一天,也不打紧。
好在庄户们都想的周到,提前给逍遥大庄主杨怀仁做了打算的,昨个儿就开始杀猪宰羊,预备下了大米和面粉。
今天是开工饭,按照每人一斤肉的定量,宰了五头猪十只羊,就是要让大家吃好,吃饱。
杨怀仁精湛的厨艺,此时仿佛有点派不上用场,干活的加起来得有一千五六百人的样子,要是用小灶一盘一盘那么去做,一口气不喘炒一天,他也炒不出供这么多人吃的菜来。
大锅饭,他没做过,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大锅饭也尽量有开小灶那样的精致味道。
正当他为难之时,还是庄子里的老李头提醒了他,工匠们其实也都是些庄户人出身,没有城里那些富贵人们那么娇贵。
就算给他们吃龙筋凤髓,他们吃到嘴里也索然无味,不如块肥光流油的大肥肉来的美味。
杨怀仁稍稍一琢磨便恍然大悟,我们所说的美味美食,貌似是说的高贵的食材,精致的菜式,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食客的感受。
吃饭的人觉得好吃,觉得味道美,有食欲,那才是美味的精义所在。
老百姓所认知的美食和美味,不一定非得是精湛的厨艺才能做出来的那些精致的外观华丽的菜式,让他们吃的时候感到幸福,那么对于食物来说,不在乎它是小灶还是大锅饭煮出来的。
杨怀仁认同这一点,但是作为一个厨子的自我修养,除了要遵从这样的道理之外,还是要尽量把大锅饭也做的严格一点。
大锅饭无非是就是炖菜,关键似乎就是油多油少,肉多肉少的问题。
虽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技法,杨怀仁觉得还是应该通过自己的厨艺,让一大锅炖菜,能更加可口。
比如肉块的大小,肥瘦的比例,盐度是否合适,配料的搭配,还有翻炒的频率保证整锅菜的成熟度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尽力的去精益求精。
在一个厨子心里,就算是用大锅炖一锅猪肉炖白菜和豆腐,也是要对自己有要求的。
猪肉、白菜、豆腐等一起炖,看着简单,实际上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基本都齐全了。
拆下来的猪骨头羊骨头,可以慢炖成骨头汤,工人们劳作一天之后,可以补充钙质等各种矿物质。
另外庄子里的养鸡场也减少对外的鸡蛋销售,保证每个工人以后每天能再加一个白水煮蛋,确保他们的营养足够。
大蒸笼里蒸的是白面大炊饼,量也足够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