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信仰和宗教(1/2)
第三百一十九章信仰和宗教
华夏民族的人应该不需要别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要学会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
而现有的大部分宗教,都是在告诉人类,你应该要怎么做,要不然会受到神的惩罚。
如果神只为了惩罚而存在,那么要他又有何用呢?
所以,掺杂了这种观点的大部分的宗教,不能是信仰,只能是某种神棍机构。
青藏高原是最接近天的地方,同时也是最严酷的地理环境之一,生存在这片土地的人们,需要承受的东西要比其他地方的人多上不少。
所以这个土地最开始衍生的原始苯教成为了人们的信仰,因为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为神,在注视关爱着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被抛弃的种族,让他们有了生存延续的yù_wàng。
而当王朝时代降临,战争带来的杀伐之气让这种生存yù_wàng变得多元化,战争是人祸,人祸自然不能神管,但是人们却怪罪于神,不再信奉自然的山川草木。
在信仰迷失,充满杀戮和血腥的那段岁月里,雪域的子民变得迷茫无助,直到另外一种信仰降临,就是从北方印度传来的佛教。
佛教的发源地不再印度,而在这片高原,因为释迦摩尼的师父是雍仲苯教的辛饶弥沃佛。
而雍仲苯教就是用战争洗礼了象雄的原始苯教后的那个产物。
释迦摩尼从辛饶弥沃佛那里学去的法,一部分是夹杂着战争的。
而释迦摩尼在成佛之时过滤了这部分战争,但是却没有消灭,然后渐渐被他的学生们领会并且曲解。
等兜兜转转这部分信仰从北方再次传入雪域的时候,这部分邪恶降临了。
一直笼罩着雪域千年时间,不可终日。
电影《鹿鼎记》里有一段,陈近南对韦小宝说。
“小宝,你要知道,现在的从人大多数已经在清廷里当官了,所以,我们天地会要同清廷对抗,就只能用一些蠢人了,对于那些传染,绝对不可以对他们说真话,只能用宗教的形式来催眠他们,使他觉得所做的事情是对的,所以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
封建制度,在华夏结束与秦始皇统一,但是雪域子民却没有迎来秦始皇,等了快两千多年,迎来了红军。
而在这两千多年中,雪域一直处于奴隶制度下。
奴隶制度大多人只是从初中历史课本上有过惊鸿一瞥,没有什么深刻的认知,所以并不知道这个制度跟现代人权社会制度有什么差别。
最直接的说明。
奴隶,不是人。
尽管他长得跟人类一模一样,但是只要他的身份是奴隶,那就不是人,是一件器物,是一只牲畜,或者是一个商品,都只是奴隶主的一句话而已。
奴隶没有话语权,没有生育权,没有名誉权,没有任何权利,尽管他长得跟‘人’,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是奴隶制度。
雪域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雪域子民对于信仰的依赖,战争打乱了纯净的信仰,但是没有打乱这种依赖,只不过迎来了恶人。
历代雪域的统治者们因为这片土地的恶劣,周边的国家又太过强大,所以只能采用一种讨好和依附外来政权的方式来维持这个国家。
由于这片雪域价值不高,外来政权也不愿意多投入精力,没有外来先进的文化和资源,雪域自然无法发展,也无法进步,所以封建制度一直延续了将近两千年,直到后来龙国建国,红军拯救了这片雪域,才正式完结了奴隶制度社会。
很难想象,在半个世纪之前,在这片雪域,还有着奴隶的存在。
西方美帝的黑奴在1863年解放。
松赞干布在同一了雪域之后,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为了促进发展,效仿中原过去的奴隶分封制度来达成权利集中的目的。
分封制跟封建制度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就是分封制的前提是血缘,领地只分封给血脉亲友,巩固了贵族阶级。
而封建制度的册封,有时取决功劳。
雪域因为地形关系,所以发展困难,第一需要的就是生产力,而人口等于生产力,奴隶制让奴隶成为了工作机器,用生命换来了粮食和财富,供给奴隶主们享用。
在农奴制度中,用刑法处罚奴隶是最正常的事情,死刑未必是最高刑法,有一种针对奴隶的刑法,类似于古代的车裂,而且还要加之诅咒不得转世。
一些刑法的名字,断肢刑罚,剜眼刑罚,鞭笞刑罚。
这些在现代看来灭绝人性的刑法,在半个世纪前还存在这片雪域中。
在这片美丽的雪域中到底埋藏着多少怨灵和鲜血,不可说。
但是看待历史不能用现代的价值观去看待,转换到古代背景中,奴隶制度对于统治阶层来说,确实是一个发展国家最好的方式,因为只有劳动才能增强国力,而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收益是他们最高的追求。
这点跟现在的资本市场倒是异曲同工之妙。
结合当时人类文明的水平,奴隶对比贵族,确实不是人,但是对比乞丐,似乎又好些。
现代人的苦恼虽然也是苦恼,但是吃不上饭这个苦恼,可能大部分人无法体会,这个苦恼或许真的值得人思考一下。
在吃不上饭面前,你的苦恼,真的算是苦恼吗?
站着说话永远不腰疼,批评只需要动动嘴,连脑子都不需要动。
从现实角度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