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 一年(2/3)
都是矿工操作不当导致压伤和刮伤,大事故没有发生过一起。针对今年夏季以来的大雨和洪水,煤矿提前布防,在山上挖了引水沟,在矿洞外修了防水坝,还组织人手对沿途的公路进行了检修,对桥梁进行了加固,对路边的排水沟进行了清理。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和当地村民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
从煤矿开业时起,陆国庆就请老父帮着开始组织人手修路,实现村里家家通车。
那时候山村普遍烧柴做饭和取暖,既不方便又不安全,煤矿就普及蜂窝煤。
先是陆国庆通过齿轮厂的关系,弄了一套生产蜂窝煤的设备,办了一个蜂窝煤加工厂。
村里两百多户人家,组织了几个老师傅,帮着每家每户改造了灶台,再每天免费提供两个蜂窝煤,用来烧水做饭刚刚够,想要多的就需要村民花钱买。
在邻乡的其他村镇,就卖蜂窝煤,一块钱三个。让平坝村的村民们,一下就体验到了优越感。
还翻修了村里的小学校,为师生提供每天3元钱的早餐和午餐补贴,并且还计划提供教师的工资补贴。
还计划在小学校旁边建文化广场,建体育设施,在山脚下清静的地方建养老院,为村委会建大楼。
这种造福乡邻的事,陆红军叫上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头子,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余热和声望,发动老乡们出力气,征土地(当然是有补偿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年多的时间,就让平坝村大变样。
同时,又跟政府沟通,计划赞助镇政府修乡村公路,打通各村的交通。
那个年代,暴发户们基本上都是铁公鸡,一分钱都舍不得拿出来,别说做善事了,连给农民工的工资都是省了又省,根本没有改善投资环境和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概念。
老百姓哪见过这种大善人啊,一下子,陆氏兄弟,成了十里八乡的大名人,有点什么困难,都会找上门来。
不过,陆氏兄弟也不是来者不拒。
煤矿出资50万元,以村委会的名义,弄了个基金,就叫平坝村救济基金,让陆红军带着一群老头子作为理事会。你要借钱,可以,去找理事会,你得把你借钱的理由,给基金理事会的一群老头子,说清楚。首先你得说明理由,其次你得提供还款的期限和方法,经他们评估通过,你就能借到钱了。
那些好吃懒做的,想打秋风的,要么借钱理由不靠谱,要么没个正经工作没法保证还款,怎么可能逃得过那群老头子的火眼金睛。最后借不了钱,还怨不到陆国庆头上来。
别看煤矿花钱如流水,似乎赔本了,但仔细一算,煤矿员工一共100人左右,第一年产煤8万吨,毛收入1200万元,薪酬支出大概150万,机器折旧,油费,电费等生产费用还不到50万(小煤窑主要是人力挖煤,所以人力成本是第一位的),那时候没有严格的审计,随便报一个产值,第一年报无盈利,缴税只有几万元,主要是政府各个部门的赞助费,得有几十万,银行贷款100万的利息7万多,剩下的900多万,就是利润。
再去掉修公路,做慈善,建基金的100多万,最后都还有七八百万呢,投资回报率差不多10倍。
眼看着在煤矿上班的村民,待遇堪比城里的国企职工,村里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一些之前跑到外地去打工的都回来了。
不过,平坝煤矿就那么大,也消化不了那么多农民工,陆国庆又在陆笑风的指点下,成立了建筑队,购置了设备,再把那些闲置的农民工组织起来,请了俩专业的老师傅,再培训培训,一个建筑队的框架就算搭起来了,以后多建几套房子,再引进几个技术人才,不就升级为建筑公司了吗?
煤矿在村里自己出钱做慈善,那些修建的活,怎么可能再给别人做呢?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而且村民们挣了钱,就要开始改善生活了,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再借点钱,就敢把积蓄拿出来建新房子了,建筑队第一年的工作,基本上就是给村民们建房子。
都是按陆笑风的提议,一步到位,统一的红砖板房,房顶加盖瓦片,冬暖夏凉,又从镇里通了自来水,平坝村提前进入了新农村时代。
这么一循环,煤矿发出去的工资和花出去的善款,又大部分回到了陆氏兄弟手上,这就是经济流通。
1998年以来,国内经济发展放缓,煤炭的需求下降,价格跌了两成,许多附近村镇的煤老板们,就坐不住了,资金周转不过来,一下又不看好开煤矿了,开始纷纷找下家。
趁着这个机会,陆笑风建议父亲正式成立了庆辉煤业有限公司,陆续收购了几家小煤窑,进行改革重组,重新调配人力,规划新的运输方案,产能一下子达到了每年50万吨。
陆国庆并没有撇开陆国辉单干,陆笑风对于陆国辉的能力是很佩服的,前世,没有任何金手指的陆国辉,一个人硬是坚持到底,成了铁城最大的私人矿主,除了前瞻性的眼光,还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
这么有能力的人,陆笑风不可能放弃,与其让他做竞争对手,那还不如合作共赢,为我所用呢。
而陆国辉对于堂兄的果断和大气,以及乐善好施的心性,也是佩服不已,也放心跟他合作。
所以,这个庆辉煤业有限公司,陆国庆出资1000万,陆国辉出资500万,再加上最大的平坝煤矿的股份,最后陆国庆占了60的股份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