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创新(1/2)
吕布处理完徐晃的事,立刻开始处理上党郡的政务以及完善体制机制。6
政务上吕布有贾诩在侧,贾诩给了吕布很大帮助,吕布已经摸得熟透,上党郡被打理的井井有条。可在体制机制上,贾诩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吕布知道现在的中国,是个极其讲究出身门第的时代。你出身豪门贵胄,就有足够的钱财拜师学艺。你师从名儒大家,结业之后,自然有人为你推荐做官,以后你的前程就是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你出身寒门苦士,没有太多的盘缠登门拜师。你只能在乡间私塾听课,同样结业,你要等待被人征召从最小的县吏,有的人一辈子都是最小的县吏。就算你同样拜师名儒大家,你优秀于旁人,那些权贵也不会推荐你,因为他们还要推荐自己的子侄,哪有名额留给你?
这些就是当世的现状,世家权贵占据所有晋升的空间。你如果想要升迁,要么本就是其中一员,要么就向他们低头,这就是寒门苦士的悲哀。
十年苦读,百无一用。还不如从军为兵,或许能立些战功,更有前途。成廉曹性等之所以对吕布感恩戴德,誓死相随就是因为吕布给了他们别人不会给的高位。如果不是吕布赏识恩典,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是个伍长,坐不到现在的高位。这是士兵拿脑袋换来的,而文士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他们的处境更是可叹到无可奈何。
因为这样的状况,很多有才能的寒门之人,郁郁不得志,甚至只能隐居来彰显自己的名气。吕布现在得不到那些历史悠久的世家认可,想要招揽一些贤能的人来帮助自己都不能办到。所以吕布准备给那些寒士才子一个机会,也能让自己麾下有更多的人才。
吕布决定开恩科,凡是可以识文断字的文人,都可以来参加考试,只要能通过考试,吕布就让他们住进上党郡的驿馆,让他们在那里可以衣食无忧,其中佼佼者给他们高官厚禄,他们甚至可以做自己的别驾。
消息一出,那些苦读十年,却没有事情做的寒士,纷纷来上党郡向投,吕布的上党郡一下子热闹起来。
吕布和贾诩一起出题,不用这些士子写一些多么华丽的文字,只要务实就好。
恩科吕布决定每半年举行一次,第一次第二次或许只有上党郡的人来参加,相信用不了多久,消息传开了,并州的寒士都会来参加,甚至并州之外的人也会来。
恩科的章程吕布和贾诩等细细研究,研究出一套完整的计划之后,吕布就交给贾诩全权处理,贾诩是吕布现在最信任的人之一,吕布相信以贾诩的能力,一定会把这件事做的漂漂亮亮的。
吕布办的恩科现在只有文科,也就只有文试。吕布打算什么时候文科的章程都办妥当了,再开一个武科,就是武试。文试选拔一些文人干吏,武试挑选一些武将能人,一文一武,一张一弛才是正道。
吕布在做政务的同事也没有放松军队的建设,现在吕布的军队已经扩充到五万人,一万人在太原郡,由郝萌曹性统领。其他四万人在上党郡,统归吕布辖制。
上党郡的四万人,吕布在逐渐完善编制。吕布亲自组建白龙军,有三千骑兵全部是吕布的亲卫,他们都是吕布的死士。高顺统领俩千陷阵营是吕布最精锐的步兵,徐晃统领神弓营五百人辖制所有弓弩手,其他士兵由张辽,吕楠,成廉等统领。
在吕布组建白龙亲卫骑兵的时候,因为有的亲卫原来不会骑马,吕布招来工匠,吕布重新设计一份马鞍马镫,工匠看完之后叹为官职,直说吕布化腐朽为神奇,一个简单的改动,竟然有这样的效果。吕布的亲卫因为这个原因,现在统统都可以骑马了。他们上马能做骑兵应战,下马也可步兵攻城,都是强大的多面手。
上党郡在并州,并州靠近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多数士兵都会骑马,吕布现在只是没有更多的战马,否则,吕布会让张辽再组建一队骑兵。因为吕布知道并州没有什么天险可守,而骑兵的活动范围大,往往可以出奇制胜。所以吕布强烈的想再组建一支骑兵。真要对战骑兵更合适在上党郡和北方驰骋,而步兵的优势就不明显了。可攻城拔寨显然不能离开步兵的参与,吕布就命高顺扩编了陷阵营。陷阵营就是吕布步兵的底气,在他们身上的花费甚至超过了吕布的白龙军,由此可见陷阵营的精锐。
徐晃的神弓营也不差,个个都是神箭手,张辽等率领的也都是精兵。
吕布不断完善军队建设,同样注重部队的训练。吕布还在军队里大搞团队比试之风,上党郡的百姓民风向武,都喜欢争强好胜的好男儿。军队里有这样比试的机会,士兵们都愿意参加,胜利者不但得到荣誉,更可以升官做将军。这种团队比试,极大的增添了士兵的凝聚力,让吕布的部队变的越来越团结,越来越强大。
吕布忙完军队编制建设和训练,又操心起上党郡的农业发展。
吕布找来主管农业的官吏,和他们商讨,农民最需要的东西。官吏们给吕布说了好多问题和要求,吕布都一一解决,为上党郡的农民办实事。
农民没有多余的劳动力,吕布就免费提供耕牛给他们,让农民们能及时耕种。农民们灌溉农田不方便,吕布就给他们做水车,用水车抽水灌溉粮食。老百姓喝水不方便,吕布就给他们挖水渠和打深井,让他们家家都有水喝。吕布真心的为老百姓做事,上党郡的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