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发现(下)(1/2)
“汪汪!”
黄狗见柳邕站在院子的外围,不肯往里走,便冲着他又叫了两声,然后冲进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的“危房”里,在一个墙角停下,扒了起来。
黄狗扒了半天,好像没有什么成果,便跑出来冲着柳邕叫道。
“我可不去,这个地方这么偏僻,万一房塌了也没人来救我。”
柳邕把头摇的跟不郎鼓似得,不停的往后退着。
黄狗见状,便使劲咬着裤腿将柳邕往里面拽去。
“哎,轻点轻点,给裤子咬烂了我娘会吵我的......
好了,好了,我跟你一起进去不就成了。”
柳邕不再往后退,往前走了几步,黄狗果然松开了咬着裤腿的嘴,柳邕连忙弯下腰去看,心疼的说道。
进了屋子,柳邕才发现这一间屋子虽然从外面看着和别的屋子一样破旧,一副摇摇欲坠的感觉。可里面却还算完整,大梁柱子还算结实的顶在那里。屋子里的灰尘明显比外面少了很多,虽然同样杂乱,不过却有人长期生活的痕迹。
柳邕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树枝,朝一张少了一条半腿靠着一根柱子才勉强支撑着的桌子上的剩饭拨了拨,然后一脸嫌弃的把树枝扔的远远的,扭过头,看向黄狗刚刚不停扒拉着什么的墙角。
柳邕走了过去,只见墙角处原本应该盖了一张破旧的草席,被黄狗扒的乱糟糟的,草席底下是几块铺的还算严实的青灰色地砖,和屋子的其他地方看不出什么不同。
柳邕蹲下身子,在地砖上敲了敲,是空的。
遂及心头一喜:莫不是发现了什么宝贝?
这年头瓦子和茶楼里的说书先生不单单是讲史,还会讲一些稀奇古怪的“武侠”、“神话”故事,其中自然少不了主人翁从各个犄角旮旯里挖出了“宝贝”的情节。柳邕自然没有少听这类故事。
柳邕连忙把墙角周边的砖抠了一遍,总算找到一块活儿落(方言,指不紧密)的青砖,抠了半天才取了出来。
柳邕将周围的几块青砖都取了出来,地上便出现了一个两三尺深的洞,里面放着一个不小的灰白色包裹,紧紧地系着。
柳邕将包裹取出,打开一看,顿时呆住了。
只见包裹里面放着一堆铜线,铜钱上面放着七八根两寸多长拇指粗细的银条和一根略小一些的金条,掂在手里有二两多重。包裹里除了金条和银条之外,还有十多张比巴掌略大的纸张,上面花花绿绿的印着很多图案和文字,最正中则写着“十贯”两个大字,每张皆是。
“乖乖的,还有交子,发财了。”
柳邕呆呆的看着包裹里的钱,仿佛看到了州桥夜市和太学小巷里无数美食在向自己招手,口水都要流了出来。
“交子”,是皇宋所开创的一种纸质“货币”,早在仁宗时便已出现,至今已将近百年了。年初的时候,朝廷下令将“交子”改为“钱引”,将“交子务”改为“钱引务”。但百姓仍旧依照习惯,将之称为“交子”而不是“钱引”。
“你怎么发现这些的?”
柳邕直勾勾的看着包裹,听到黄狗冲自己叫才恋恋不舍的移开视线,用袖子擦了一下嘴角的口水,对黄狗问道。
黄狗从包裹里叼出一枚铜钱,冲着不远处那张半残废的桌子叫了半天,柳邕将视线挪过去,看到上面放着的小半个咬过了的白菜馅包子,想了一会才明白。
“你是让我拿着这些钱给你买包子吃吗?”
柳邕自从七夕那日扔给黄狗半个鹅梨之后,就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都能看到黄狗在自己身后面跟着。柳邕看着它可怜,就用爹爹给子铺给它买了几次包子。
黄狗应该看到柳邕用铜钱和包子铺老板“交换”包子的一幕,于是便谨记在心,四处寻找这种能换包子的东西,好让柳邕给自己买包子吃。
于是,便出现了眼前这一幕。
柳邕眨了眨眼睛,心里一阵感叹,这只瘸了腿的黄狗真是成了精了。之后将交子和金条银条取出,放进怀里的口袋里,然后又掂了掂满是铜钱的包裹,感觉有点沉,便取出腰间的荷包,往里面装了一大把。然后重新系好包裹,拎在身后便出去了。
走出院子,柳邕找了不远处另一个塌了半边院墙的院子,这个院子里的房屋损坏的更加严重,八九间屋子塌了一多半,荒草长得有齐腰高。
柳邕瞅了半天,将包裹放到了一间塌了的屋子里,上面盖着几块烧的焦黑的木板。他退出几步瞧了瞧,觉得别人应该发现不了,便拍了拍身上的黑灰,整了整衣服,准备回家。
“汪汪!”
黄狗看着被重新藏起来的铜钱,冲着柳邕叫了起来。
柳邕上前摸了摸黄狗的脑袋,另一只手则在腰间晃了晃装满铜钱的荷包说道。
“那里面太多了,背着太沉。先取走些,可以给你买好多个包子,足够你吃好多天了。”
一阵安慰之后,黄狗才恋恋不舍的跟着柳邕走了出来。他们刚走出巷子,拐到大街上,便遇见一群腰间挂着长刀的衙役迎面而来。
“站住!”
柳邕心中一惊,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正准备绕开,便被一个脸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的衙役叫住。
“干什么呢?”
“我...我养的雀儿飞了,我找它......”
柳邕正不知怎么回答,突然心里一动,说道。
“雀儿呢?”
先前说活的疤痕脸衙役继续问道。
“没追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