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章 秘制美食(1/2)
刘禅定睛一看,只见这个叫“冰鉴”的器具器具,设计十分奇巧,铸造精工紧密。
它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高六十多厘米,鉴内置一尊缶,缶高五十厘米。鉴和尊缶均饰有变形蟠螭纹并刻有铭文。方鉴有镂孔花纹的盖,盖中间的方口正好套住方尊缶的颈部。鉴的底部设有活动机关,牢牢地固定著尊缶。
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冬天则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这样就可以喝到“冬暖夏凉”的酒。
“呵呵!这个蟠龙铁方鉴真是个好东西!真的是居家旅行、喝酒取乐、夏天饮凉、冬天烧烤的好东西!”刘禅爱不惜手地摸着蟠龙铁方鉴,口中念念有词,一阵怪笑。
“夏天如何取凉呢?”刘禅没头没脑地问。
“当然是用扇子啊。”樊建看怪物一样看着刘禅。
“吾的意思是如何用冰取凉。”刘禅白了他一眼。
“啊。达官贵人财主就是用木桶装满冰块,上面以铁片覆之有十数小孔的铜片,凉气就从小孔里散发出来。”樊建恍然大悟道。
“冰块如何来呢?”刘禅穷追不舍地问道。
“这些冰块叫窖冰,就像我们刚才的冰室一样。有钱人家挖一个冰窖,得挖到地下十米左右。冬天冰冻三尺时,在地面把冰,裁成一块一块的,如同砖头一样,采下来储存在冰窖里。夏天就可以用了。”
“原来如此!”刘禅大发感慨,叹道。
不过这个做工精巧的蟠龙铁方鉴,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造价太昂贵了。以后可以用自己的后世知识,制造简单耐用价格稍低的“冰箱”,夏天还可以做卖冰、开冷饮的生意,大发横财啊。
这时,马肉已经全部抬了上来,放在了县衙大厨房的案台上。
厨房里烟雾腾腾,香气扑鼻,刀光霍霍,铁铲翻飞,人声喧哗,切菜声、炒菜声与锅盘碗碟的碰撞声,形成了一首极为动听的交响乐。十来个厨子和二十多家丁、丫鬟正在忙着准备膳食,忙得不可开交,忙得热火朝天。
刘禅让樊建叫了六名厨子过来,让他们把十匹马的马腩肉、马筋和马骨头全部割下来和起出来。
“公子,哪些部分是马腩啊?”阎宇好奇问道。
“马腩,就是马腹部及靠近马肋处的松软肌肉,是指带有筋、肉、油花的肉块,这是最好吃的部分。马身上其他许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马腩,比如取自肋骨间的去骨条状肉,瘦肉较多,脂肪较少,筋也较少,适合红烧或炖汤。”刘禅笑道。
“公子,你懂的东西真多!真的是博学多才!真让我们五体投地,羡慕不已。”阎宇大拍马屁十分肉麻道。
“不是本公子吹牛,吾可是上懂天文,下通地理。可以这样说,讲到天懂一半,讲到地全懂。”刘禅得意洋洋,大言不惭道。
向宠四人瞬间投来略带鄙视,但满是佩服的目光。
说说笑笑间,不一会厨子已把马腩、马筋全部割了下来,把马骨头都起了出来。
刘禅吩咐厨子,将马腩、马筋洗净血污,放入锅中煮三十分钟,捞起切成小块,放入油、盐、酱、醋、酒调料腌制。
一边让他们用马骨头熬汤。
半个小时后,刘禅走了进来,让厨子将葱头、姜块、蒜头放入油锅中炒香,将马腩、马筋一起下锅,并将大香袋(装有蒜头、沙姜、桂皮、川椒、小茴、八角、甘草、草果、陈皮、虫蜕、胡椒粉、丁香等配料的纱布袋)和姜置于其中,放入马骨汤。让他们焖熬两至三小时。
“好香!”
“太香了!”
“这是什么美食?!”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香的食物!”
煮了一会,雾气蒸腾之间,浓浓的香气充斥着整个厨房,引得厨子、家丁、丫鬟差点流下了口水。
向宠、傅彤、习珍、阎宇几个人也是垂涎不已,猛吞口水,用看神仙一样的眼神,万分敬畏地看着刘禅。
刘禅吩咐傅彤、习珍,三个小时后就取出香包。
又交待厨子煮面条,但是厨子并不懂什么叫面条,向宠走过来,在刘禅和厨子中间比划了半天,才搞清楚刘禅让他们煮的是汤饼。
直到现在,刘禅才搞清楚自己后世的“面条”慨念,在汉代叫汤饼,因为那时面食统称为饼,因面条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
他们的“面条”让刘禅目瞪口呆。有一个厨子和好面后,将面团托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锅便成了片状的汤饼。
有点像后世的刀削面。
另外一个厨子,把面团用手掌拍成薄薄的一大块,然后用刀切成一丝丝的条状下锅,变成了条状的汤饼。
刘禅彻底无语地摇了摇头,心里悲催地大叹命苦。
看来又要花心思来办面条、米粉厂,种菜、养殖、开饭店、开菜馆、开酒楼,改良饮食文化,改善三国人民生活的重大责任,又要历史性地落到自己幼小的肩上啦!
想到这,刘禅把手一摊,皮笑肉不笑地笑了一下,心道看来自己只好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笑纳了。
接着,刘禅让樊建拿来二十斤咸马肉干切片,让厨子们全部切成小块,悉数放到一个大铁锅里,放入马骨汤。
马骨汤刚好淹没马肉干,然后支开众人,让傅彤放入了一个大香包和姜一起焖烧熬制。
吩咐傅彤一小时后出锅,洒上蒜、葱。
十分钟以后,满屋飘香,令人垂涎欲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