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考较(1/2)
许卓跟着张医生到了门诊坐诊。【驴? 请搜索】这一次,就与以前陆咏菊在的时候不一样了。还是同一个诊室,但是许卓在边上就有了一个位置。张医生看病,他就坐在旁边帮忙,打下手,同时虚心学习。书写病历这个活,张医生也是交给许卓来进行的。张医生口述,许卓负责记录。
通过书写病历,许卓更能了解病人的情况,记得更加清楚。
不过,在书写方面,他现在还稍稍有些“功力不足”。开始的时候,他书写都是工工整整的,因为,他平时见到的病历本上,医生都是“草书”,“狂草”,堪称“草字天书”,不要说病人及其家属了,即便换成另一个医生,都看不懂到底写的什么。这令许卓这个初出茅庐的实习生相当不爽,决定从自己做起,以后的病历上,凡是他过手的,都要写得工工整整,一笔一画,绝不糊弄。
开始时,张医生见到他书写那么认真,也不说破,只是轻笑,许卓有些莫名其妙,但渐渐的,就知道为什么了!
因为,尼玛,根本就写不过来啊!一个上午就两百多个病人走马观花一般,他书写的病历字数加起来都有近万字,手都写酸了,哪里还能顾得上潦草不潦草,最后,也只得“行云流水”“狂飞乱舞”了!
好在,不久之后,银杏医院会转以“电子病历”为主,手写病历为辅,书写不清楚的话,也没有多大关系的。反正,以前大家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一直忙到中午十二点多,早上挂号的病人都没有看完,张医生喊许卓吃饭去,下午接着看。下午,就不怎么接收新的挂号病人了。所以,这也是大家去医院,尤其是热门科室,都要一大早,或者提前几天挂号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则是早点去的话,当天做检查,当天就能拿到结果。
下午,主要是接着看早上的病人,以及,看一些早上病人的验血、心电图、b超、ct等报告。
后面之所以看病的速度会放缓,是因为不时有病人拿着报告回来,这些人是不用再按号排队,可以进来直接找医生的。
“许卓,你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病症。”张医生拿到了一张化验单,瞧了几眼,就递给了许卓。
病人家属抱着小孩,看了一眼许卓胸前挂着的实习医生的牌子,想说什么,但还是没有说。可能,他们司空见惯了吧,而且,人也比较温和老实,同时也觉得自家的孩子的病情并不是很严重。
这个孩子许卓早上见到过,也记录过他的病历,知道他发烧足有三天了,而孩子父母并没有将他送来医院,只是在家中以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烧,后来体温超过38.5度了,才给孩子吃了几次那种进口的退烧药。
这在一般家庭是很正常的做法,医生也经常建议这样做。因为幼儿与大人不一样,体温不过高的话,还是物理降温的好。即便来了医院也是这样建议。随便开药挂盐水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但是今天,小孩体温升到了三十九多,近四十度,孩子父母知道恐怕自己在家里弄不好了,所以就送来了医院。后来,张医生让小孩去验了血。
现在许卓手上拿到的就是小孩的验血报告。
“血白细胞很高?炎症指标也很高?有点脓毒症的特点。”许卓沉吟,嘀咕。不过,他又觉得没有那么简单。要是这么简单的话,张医生也不会故意让他来看,隐约有点考较的意思在里面。
许卓沉下心来,给孩子仔细检查,发现他眼睛红,全身皮疹,杨梅舌以及手足硬性水肿,心说,难道是不典型猩红热?
“猩红热可是a族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啊。”许卓下意识地想让周围围观的一些家属抱着自家的孩子离远一些,不过转头瞥见张医生似笑非笑的神色,忽然就福至心灵,一拍额头,明白了过来,叫道:“这是川崎病,川崎病啊!”
心说,还是经验不足,差点误诊。难怪张医生要考较我呢!
张医生点了点头,赞许地说道:“这就是川崎病。你能独立看出来,足以见你医术已经摸到了门槛,担任一般的住院医生是丝毫没有问题的。欠缺的只是经验。以后多学多看,多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
许卓点了点头:“谢谢张医生。”
张开元摆了摆手,道:“我是带你的老师,不用客气。”随后,就又换了他来坐诊,安抚那个孩子的父母。
小孩发烧,但精神尚可,仍旧没心没肺地笑着,但是,他的父母可吓坏了。刚才听许卓叫什么“川崎病”,不明觉厉,他们自然非常担心。
张医生安抚道:“在若干年前,这个病是很难治,因为没有发现。还因此死了许多小孩。但是,自从搞懂了它之后,这个病就不足为虑了!放心,没事儿的。但是,住院还是要住!”
“住,住,我们住!”小孩父母连连点头,他们发誓,以后小孩再发烧,一定不在家里自己当大夫了,一定要及时将小孩送医院。总归,让医生看一下放心一些。
川崎病(kawasakidiseaeuco-cuta-e,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近年发病增多,1990年北京儿童医院风湿性疾病住院病例中,川崎病67例,风湿热27例;外省市11所医院相同的资料中,川崎病为风湿的2倍。显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