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海外寻梦(1/2)
李建带着他的父母离开了,同时,也带走了村上所有想去追梦的青壮劳动力。
也许,只有那遥远的图瓦卢,才能够提供那个可以让自己尽情发挥的平台,才能够自由自在地去编织自己未来的梦。
刚热闹没有几天的村子,又恢复了以往全民打工时的宁静,只不过,留守的996138部队,只剩下了9961部队。
那些61部队没有离开的原因是,现在的图瓦卢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
而在国内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下,读书好像是孩子们唯一的出路。
大人们可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打拼,去尝试着改变,但那只是一个传说。
只有自己真正地融入了那个社会,并且生活得比国内更好,才能够放心地将孩子们也带过去。
这是作为父母的百姓最朴实的想法,传统的观念总是让他们把自己看得很轻,把子孙后代看得很重。
也许,在他们具备了足够经济基础的时候,也会把他们的父母长辈们带到图瓦卢。
但那些老人们落叶归根的思想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短时间的生活并没有什么问题,就当是体验一下异国风情,开阔一下眼界。
到时候走在黄泉路上,也比同行之人多一些谈资,地府的生活少一些寂寞。
但如果你让他客死异乡,在没有形成大量先例并得到大家认同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家乡先辈们的指责。
所以,这些青壮劳动力也不会想着让他们的父母们也移民图瓦卢,因为父辈们的世界和向往注定与他们不同,想得通的就让他们安度晚年,想不通的也只能让他们顺其自然。
相似的情况不断在lz县范围内上演,甚至势头已经逐渐向周边区县蔓延。
这些追梦之人,为了获得启动资金,把县城之内的房产抵押给了民生公司。
同时,以购买民生公司需求物资的方式,向图瓦卢特区转移着个人的现金资产。
一时之间,大量的生产、生活物资以及各种建筑机械和设备,通过各种渠道迅速地向民生公司汇聚。
当地相关部门虽然发现了一些异常,但经过调查却发现,这些房产和物资是当事人主动提供给民生公司帮助他们代为管理的,民生公司只给他们出具了一张收条。
这张收条上已经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只要当事人提出申请,最快一个工作日之内就可以从民生公司的管理下,把这些物资和房产的使用权拿回来。
而那些并不涉及到国家机密的建筑机械和设备,却是通过民生公司的渠道,出口到图瓦卢的。
出口创汇,这是国家一贯支持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他们看来是倍儿有面子的事情。
除此之外,这些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向出入境部门提交了到图瓦卢务工或者旅游的申请。
在进一步调查后才发现,在最近的半年时间里,全县已经陆续有三万多人申请到图瓦卢务工或者旅游。
而这三万多人中,已经有一万多人办理了移民手续,剩下的大多也排着队在等待图瓦卢的移民审批。
如果再加上这一批提出务工申请的人员,就意味着这个远在南太平洋的海岛国家,已经吸纳了远超过其本土人口数倍的务工人员和移民。
虽然情况有些异常,但是,国家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却并没有适当的理由阻止这些劳工出境,只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关注。
而民生公司以及依附在其下的相关企业,其贡献的税收,现在几乎已经占据了全县税收总额的半壁河山。
民生公司这个经济生态圈所涉及到的务工人员数量有好几千,其服务的对象更是达到了数万,几乎有接近一半的县城居民都与民生食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所以,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对民生公司展开任何非常规性调查。
否则的话,公司因此停摆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损失,以及可能造成的严重群体性事件,这是任何单位和部门都承受不起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政府的相关部门才发现,这个成立不到一年的民生公司,在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成长成了一个可以影响全县社会经济运转的存在。
大量劳动力的流失,并没有对lz县本地的经济社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出大县来说,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多年来早就已经形成了常态。
只不过这次,他们务工的地方貌似比以前要远了一点。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些外出务工的人员每年都会带回大量的收入和技术,为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的力量,这是一件好事。
所以,默默地等着他们把钱和技术带回来才是正事,那些找碴的事情就少去做了,稳定是当前的第一要务。
也正因为如此,民生公司的一切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异常的行为,才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默认。
而那些周边区县的移民们,就显得比较分散,因为民生公司的影响力并没有延伸出去。
当然,由于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通过民生公司可以实现这种另类的移民渠道,还是通过亲朋好友口口相传的方式传到了全国各地。
于是,lz县就成为了一个移民图瓦卢的临时中转站,全国各地有移民想法的百姓纷纷聚集到这里,同时按照民生公司的要求购买了大量的物资,送到民生公司设在偏远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