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猛虎入狼群 九(2/2)
,提举司衙门的后院。徐平坐在交椅上,看着面前左江地区的地图沉思。他身前的桌子围坐着七八人,对着地图,整理着各种文件。
这就是徐平战事指挥部的幕僚团,从福建移民和退役厢军中读书识字的那人中选拔,徐平一一亲自考察过。
从前世带过来的知识,徐平不相信这个年代的战争指挥方式,靠主将和几个幕僚主观判断,脑子一热就可能决定了大军的军事行动。
命令死板,前方将领拿着一道可能他完全不清楚也不同意的军令,顺风顺水还好,一遇挫折就束手无策。死按命令军事行动就进行不下去,临时变更行动主帅就会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前方主将承担无数风险。
更不要说有的文臣主帅对军事完全没有概念,好学前代那种儒帅的高人风范,纸上谈兵自以为高明,闭门拟出一道命令来,还要执行将领立下军令状。
下令的时候风范十足,战事不利屁滚尿流。
参谋制度的完善对人类战争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把军事行动从玄学变成了科学。虽然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参谋制度与幕僚有根本性的差别,幕僚只是主帅的补充,是主帅多出来的手和脚,参谋则是主帅大脑的一部分。战前充分收集敌我各方的情报并进行分析,拟出多种行动方案,供主帅选择。主帅决定行动方案后,把方案详细分解成行动计划,并针对各种情况定出预案,不让参战人员在战场上面对突情况手足无措。
徐平对这一套参谋制度并不了解,但他不相信什么高人风范,而是信奉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地做。做事情前要有计划,做事情的时候要按计划认真执行,事情完成后要认真总结,这几个步骤他在工作中熟之又熟,顺便就搬到了战事指挥中来,他这里便有了参谋部的雏形。
不远处,高大全和张荣带着十几个人蹲在地上围成一个圈子,圈子里地上摆着各种石块,大家讨论得热烈非常。
参谋制定计划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要让指挥人员充分参与,这种互动越充分,制定出的作战计划越有可行性。
与新成立的厢军接触过几次之后,徐平就现自己的想法在这些人中行不通,厢军指挥人员已经习惯了单方向接受命令。
说白了,此时的军事系统就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对此时的军队来说,打胜仗并不是朝廷的第一要求,不威胁到帝王的统治才是最重要的。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为什么全天下无论官员百姓都知道老弱兵员留在军队中危害巨大,帝王却绝不允许把他们提前淘汰掉,宁可花费巨大代价把这些人养到六十岁,再退到厢军中半俸养到老死。即使这样做让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也在所不惜。
对于皇帝来说,军队战力下降可以多招,但让军队人员退出军队到地方则可能引起叛乱。外辱可以忍,内乱不能忍。
好在徐平还要到了两指挥乡兵的编制。
乡兵是地方民兵,不归枢密院管辖,完全由地方官掌控,徐平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在他们中贯彻下去。
蔗糖务所属乡兵两指挥,第一指挥的主官是指挥使高大全,第二指挥主管是指挥使张荣,全是随着徐平多年的老人,可以如臂使指。
天圣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提举左江道溪峒事徐平将在迁隆峒招见属下各土官,所有人都知道自这一天起迁隆峒的独立地位将不复存在,睁大了眼睛看着徐平能不能成功,是以和平的手段还是流血的手段成功。
而十一初,徐平已经做好了全部准备,各种预案也制定完毕。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