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科技(2/3)
术,其实在三国也曾大量被运用过。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撤退时,已预料到司马懿会派兵追击,故以弩兵设下埋伏,果然张郃中计,死于弩箭齐发。事实上,为什么每次诸葛亮每次北伐失败几乎都没成功撤退,其实也是因为由于蜀兵拥有三国里面最强大的弩兵,正如同曹魏的精锐之师是骑兵,而孙吴则是水军而蜀汉是弩兵。弩兵的威力,正好是骑兵的克星,让后来曹魏要追击蜀汉的军队都必须小心翼翼。诸葛亮著名的八阵图,实际上就是步、弩、车、骑四个兵种相结合的混合军阵。利用战车结成以若干小方阵为单元的大方阵,步兵弩兵交错其中,阵前部设铁蒺藜,拒马,鹿砦等障碍物,当敌骑兵集团冲锋时,便利用弩兵依托战车射杀敌军;敌军靠近时则由长枪兵依托战车抵挡;敌军冲入阵内,因战车的阻碍和限制,兵力必然被分割,则乘机依托小方阵,以各种长短兵器夹击,各个击破。
而在界桥之战时,袁绍也曾经以大量弩兵大破公孙瓒名震一时的白马骑兵.从此公孙瓒一蹶不振,最后终被袁绍所灭。
话说回来,除了连弩这个提升单兵实力的玩意之外,还有另一个战略级的神器,号称古代射程最远的兵器床弩则是鲍鸿同样关注的东西。
床弩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由绞盘上线,射程较远,但是精准度不佳,一般采用大规模齐射的战术。可惜后代一度失传。
直到出现了剽悍的草原之风,终于为南北朝召唤出巨大的强弩之王—床弩。此时的床弩用多头牛力绞轴上弦,威力已大大强于战国人力绞轴的连弩,发射以皮或铁叶为羽的巨大标枪,主要用于攻守城时撞毁楼台、攻城器、城墙等,其宋代极者的最远射程超过1.5公里,是古代世界射程最远的冷兵器。
赋予床弩以机动性的是唐代,用牛牵拉的车弩不但大大提高了部署灵活性和生存机会,更锦上添花的将绞绳与车轴钩连,行进就可上弦,大为提高了效率。车弩装置1张拉力860公斤的巨弩,有7个发射槽,最远射程超过1公里,中间槽所用的箭有1米多长。
弩在宋代得到大发展,偏重步兵的宋庭将其视作对抗北方骑兵民族的利器。弩手多用踏张弩,采用叁组轮射的迭射法,而‘神臂弓’的发明,使宋军的有效射程可至370米。床弩则从两弩至四弩,从小型至巨型,种类繁多,两床和叁床弓还能在弦上绑一个装有数十支普通箭的铁兜子,使床弩拥有了杀伤人马的功能。
宋朝的床弩是将两张或三张弓结合在一起,大大加强了弩的张力和强度。张弩时用粗壮的绳索把弩弦扣连在绞车上,战士们摇转绞车,张开弩弦,安好巨箭,放射时,要由士兵用大锤猛击扳机,机发弦弹,把箭射向远方。
。《武经总要》里记录的这种使用复合弓的床弩有八种,可以依弩的强弱和射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双弓床子弩,上面装有两张弓,分别置于粗大的弩臂前端和后部,两张弓相对安置,发射时,先用一条两端带钩的粗大绳索,一端钩住弩弦,另一端勾住绞车的轴,然后用五、七个或十余个战士合力绞动绞车,把弩弦张开,扣在机牙上,专管装箭的弩手安好弩箭,并瞄准目标。放射时,用人手的力量是扳不动扳机的,要由专管发射的弩手高举起一柄大锤,以全身力气锤击板机,于是巨大的弩箭便呼啸着飞向敌方。这些箭很粗大,箭镞是扁凿形的,所以叫“凿子箭”,射程约为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五步。
另一类是三弓床弩,较前一类更强大,射程也远一倍。弩
臂上的三张弩弓,前端安两张,后面装一张,也是前后相对安装。由于这类床子弩力量更强,所以又叫“八牛弩”,表示用八头老牛的力量才能拉开它。用人力开弩,一般需二十至一百人,一般射程在二百至三百步,即三百七十至五百六十米左右。三弓床子弩使用的弩箭更为巨大,有粗壮的箭杆和铁制的箭羽,前端装有巨大的三棱刃铁镞,因为它的大小和一般士兵使用的长枪差不多,所以又叫“一枪三剑箭”。它还有另一个名称叫“踏橛箭”,那是因为它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在攻打敌方城堡时,将粗大的三弓弩箭射向敌方城墙,使弩箭的前端深深插入墙内,只留半截粗大的箭杆和尾羽露在墙外,攻城的士兵在己方的掩护下可攀着这些射插在墙上的巨大箭杆登上城墙,攻陷城池。于是,这种巨大的弩箭又成了攻城者攀登的踏橛,因此这些箭又有了“踏橛箭”的名称。
许是善于骑射的元朝过于武断,竟干净利落的手起刀落,将弩留在了前朝,于是弩从宋代的极盛一跌而至元代的极衰,随着火器的继续发展,也就再没机会翻身了。
以鲍鸿的想法来说,自然是以恢复战国古器为先,而后在进行更多的创新。
不过,这两个东西相对来说带来的影响也不小,兵工厂的设置需要考虑好。
当然,这也只是相对来说。弓弩这个玩意毕竟是古已有之,改造出来也就是那么回事,最多就是造成各方势力科技攀比之类的事情而已,虽然也有可能造成一些危害,但是问题不是很大。
但若是鲍鸿现在就把马镫、马鞍之类的东西搞出来,那就是完全坑了。
这东西完全就是要么没想到,想到了完全就是谁能够整出来的玩意。
在这种情况下,分分钟就会被别人盗版过去,所以鲍鸿不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