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这是智还是统?(2/3)
以重任;灭掉前燕后,又妥善安置了慕容氏的皇族。充分体现出他心胸开阔、广结天下怠苻坚对姚苌,则更是高看一眼,封他为龙骧将军便是最好的例证。龙骧将军本是苻坚曾经做过的官职,他当了皇帝后,“龙骧之号未曾假人”,这个封号便不再使用了,然而他却偏偏给了姚苌。苻坚此举,在路卫兵看来,不仅仅是因为姚苌“少聪哲,多权略”,是一位有头脑的人物;也不完全是要笼络羌族势力为己所用。最重要的,它体现了苻坚对姚苌的一种信任。事实上,也正是苻坚对姚苌的礼遇有加,才会让姚苌心存愧疚。
苻坚和姚苌,一样谱写了一段人所称道的君臣佳话。然而,历史有时就是这样残酷而现实:一个大的事件能够改写历史的走向,而一个不起眼的小事,也会改变历史中人物的命运。在路卫兵看来,如果不是后来苻坚淝水惨败,走到了帝王末路的绝境,他与姚苌也许就不会发生后面的让人痛惜的故事。
确切的说,姚苌和苻坚的决裂,源于一件偶然的小事:前秦淝水兵败后,北地长史慕容泓在关中起兵,建立西燕。苻坚派姚苌和儿子苻睿前去围剿,结果苻睿不听姚苌劝告,孤军深入,遭遇伏兵,战死疆场。苻坚痛失爱子,要治姚苌的罪,姚苌一害怕,“奔于渭北,遂如马牧”,慌不择路的逃到渭北一带。附近一些豪族相继来投,“咸推苌为盟主”,后来又有“北地、新平、安定羌胡降者十余万户”。于是姚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背弃了苻坚。
这种人物,鲍鸿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说,要不是实在没得选,绝对不选择这个家伙。
“第三名候选武将,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智力90。”
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祖籍安徽绩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
胡宗宪于嘉靖十七年中进士,嘉靖十九年,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
王直、徐海长期以来在海上“南面称孤”,坐遣倭寇侵扰我东南沿海,为倭寇巨魁。胡宗宪不顾一些朝臣反对,决计剿、抚并施,铲除王、徐。他一面令戚继光、俞大猷痛击倭寇,一面派人到日本五岛招抚王直。此时,日方因连年进犯我国,伤亡颇大,或“全岛无一归者”,怨声载道。王直集团内部亦矛盾重重,他表示如明廷能免其罪并开放海禁,就可归附。嘉靖三十五年四月,徐海、叶麻与陈东率倭数万大举入犯,胡宗宪施离间计,倭寇自相擒杀。明军抓住时机,大败徐海、陈东部。徐海投河自尽,麻叶、陈东和辛五郎并斩于嘉兴。未几,势力日蹙的王直从五岛西渡至定海,欲同徐海联合,但徐部已被剿灭,王直进退维谷。胡宗宪即命戚继光“督健将埋伏数匝,水陆要害,星罗棋列,鱼鸟莫度”。同时,答应为王直请封都官号,允许通商互市。王直迫于官军“兵威甚盛”及利禄诱使,投降官府。至此,王直、徐海部倭寇基本消灭,“两浙倭渐平”。
胡宗宪主持海防、抗倭斗争,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亮点。他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的确可圈可点,称得上是一位能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交结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也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世宗的为人行事一向不能以常理来推断,他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简单干脆的答案,就是:能重用,但对曾经做错的事也要付出代价,尤其是触犯皇权的行为,更要严惩。世宗对胡宗宪屡次保全,让他尽展其才。胡宗宪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的厄运降临之时。
胡宗宪的死,虽然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是这也是他自己亲手埋下的祸根。困扰明王朝多年的倭患终于在胡宗宪的手中得到控制,这对胡宗宪的才干来说是最大的肯定,但他的为人的确不够光明磊落。首先,胡宗宪与赵文华及严氏父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次,胡宗宪侵吞军饷、生活奢侈,好色,这是不争的事实。胡宗宪通过在浙江加派“提编”等额外税赋和请求留存浙江盐银等手段,聚敛了数额巨大的钱财,有“总督银山”之称。其中,有一些花费是用在招抚倭寇上。以胡宗宪微薄的俸银根本无法维持如此奢靡的生活,他的所作所为自然会引起朝中大臣们的非议。胡宗宪成为众矢之的,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千里做官只为钱”,明代官员贪污的非常多,无论是前代“三杨”还是抗倭名将戚继光,都有贪污事迹。而且胡宗宪贪污的钱财有些用于抗倭斗争,有些用于与上级搞好关系,这也是应该考虑的。不过胡宗宪贪污数额确实过于巨大,加上严嵩一倒,无人保他,他厄运也确实该降临了。
关于明朝贪官的事情,鲍鸿也是略知一二的。明朝皇帝虽然对这个事情深恶痛绝,可以说是杀伐凌厉,然而却没有什么用,贪污这个事情反而是愈演愈烈,也是明朝最后尾大不掉,最终坍塌的原因。
“第四名候选武将,北宋将领、种家军开山人种世衡,智力94。”
种世衡字仲平,洛阳人,大儒种放之侄,北宋将领、种家军开山人,官至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
种世衡为总领西北军务的范仲淹一手提拔。招抚羌人,筑城安边,并巧施离间计,除去西夏皇帝李元昊的心腹大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