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出战!(1/2)
商议出城掩杀的时机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众将略一讨究基本上就有了定论。
确定没其他问题,鲍鸿给众将分派任务,各就各位,准备迎战。
三只铁骑汇合一处,统一由秦琼统领,把握冲锋踏营的时机,决定骑兵的冲锋路线等等。
另外则是分派裴元庆去骑兵队伍担任破阵先锋,归秦琼节制,好生交待一番自是不用多说。
当下,众将各自前去准备,鲍鸿回头去继续在城墙上刷个脸,然后继续去背诵《百战奇略》的内容。
不一日,义军果然抵达城下,摆开阵势,安营扎寨。
再说鲍鸿领着众人在城墙上眺望,注意到黄巾军动静。
“黄巾远来疲困,利在速战,不可养成气力。”陈平开口提议道。
“现在就出城决战?不说他们会不会据守营盘,就算是他们迎战,是不是会让他们晚上更加戒备?”鲍鸿疑惑道。
“将军此言差矣!”陈平笑着应道,“乘着对方立营未稳出兵前去叫阵攻打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要是不演这一套,才会让对方有所戒备呢!”
“陈先生此言在理!”李左车等人在一旁应和道。
“如此,让薛将军率队前往叫阵!”鲍鸿笑着招呼道,“那他们出阵要做到什么程度?要不要叫薛帅过来交待一番?”
“无妨!让薛帅自行拿捏就是,做的太刻意反而不好!”陈平笑着招呼道。
“也罢!”鲍鸿点点头,招呼亲卫前去安排薛仁贵出战。
难道鲍鸿有机会不是亲临战场,而是能够居高临下的观摩战场对阵。这可比看电影刺激多了。相对来说,亲自在战场上那感觉就不一样了,危险性太大,身子骨架在骏马上,实在是够难难受的。
“不过话说回来,对面的将领的确是有点本事的!”李左车笑着说道,“看看那个营盘的构建,冲杀起来倒是有点难度呢!”
“这不是废话嘛!”鲍鸿闻言,却是暗自嘀咕道,“也不想想反王的对手是什么鬼,大魔导刘秀老兄麾下最著名的就是各种花式马踏王莽百万联营的银戟雪太岁贾复,有这个死变态做对手,要是不再扎营上面下功夫,那简直就是作死!”
当然,鲍鸿不可能直接这么回答,却是转而询问这个安营扎寨的注意点。
与此同时,薛仁贵自然是很高效的点齐兵马,出城叫阵。
不得不说,薛帅就是牛叉,这次点的并不是单纯的本部步兵等,而是把斛律光他们的弓箭手拉上,当然还有剩下的附骑。毕竟,要是不带骑兵过去,人家很容易猜到骑兵躲在外面埋伏呢。
另一方面,对面也很聪明,并不是那种一股脑的自信心膨胀,自顾自的就冲出来迎战。
这也是必然的事情,反王本身自然很在意勇力方面,对于公孙兄弟、田布等人的勇武是非常信服的。他们都难以获胜,还贸然出来迎战的,才是脑子不正常。
事实上,一般情况下初来乍到,安营扎寨的,本来就不适合派兵前去迎战,初步构建防御工事,弓箭手射住阵脚,让后就能开始安营扎寨了。
在这种情况下,强行冲阵,而且还是以步兵为主力强行冲阵,简直就是作死。
当然,也不排除所谓的盾阵之类的玩意。
自从人类开始使用冷兵器相互攻击以来,便催生出来一类主要用来防护自己的武器——盾。用于进攻时防御自身,以减少敌人兵刃对自身的伤害。中国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对盾的描写,《山海经》中的刑天,就持干舞戚而舞(文献中也称盾为“干”),这是最早对盾的描写。
盾的使用,使得战士在战争中得到了较好的防护力,在杀伤敌方的同时保护了自己。可以说战争就是一场矛的盾的较量。在战斗过程中,盾往往与刀,剑等短不起配合使用,盾用来阻挡对方的兵刃,而刀用来杀伤对手。而在近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上,盾也适应着战场的变化从而演化出不同的样子。
中国古代的盾牌模式主要是长方形或圆形,其尺寸不等。盾的中央向外凸出,形似龟背,内面有数根系带,称为“挽手“,以便使用时抓握。
也就是说,中国模式的盾牌能够安在手臂上,武艺这个大小就是属于轻便的那类。想要靠着这玩意挡住弓箭手,却是不可能的。
这类盾牌,一般叫做手牌。手牌长五寸七尺,当中窄面两头宽。中窄处为一尺,两头宽处为一尺三寸。它以白杨木或松木制成,轻便而坚实。其正面绘有虎形彩绘,后面有把手。可供携带。
据说那会秦始皇陵挖出来的兵马俑,其中比较稀罕挖出来的盾牌也就是那种五六十厘米的玩意。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中国几乎没有那种完全能把人整个身体遮蔽起来的巨盾,或者说那种电视里面看到的,好像拼图一样能够无缝拼合的盾牌阵之类的玩意。
这种类型的玩意最出名的乃是罗马巨盾,罗马大盾是古代最好的盾牌之一。这种盾牌为木制,俯视呈半圆形,正面看则为长方形。
当然,不同的东西就会有不同的战法发展出来。
最主要的就是剑盾兵。
罗马短剑长60到80厘米,宽大概5厘米多,很重。和马其顿长矛比,剑是近战格斗武器,一寸短一寸险,所以盾比希腊的大得多,是高1米3宽60厘米的长圆形,木制蒙皮用金属条加固。
言归正传,西方的模式比较流行投枪之类的玩意,所以比较适合全身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