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台上(一)(1/2)
初冬的太阳暖烘烘地照在街道上,微寒的海风轻抚着这座现代化都市,梧桐树上还挂着最后几片叶子,拼命地在风中挣扎。就像诗里的句子,没有人知道它们的“三角恋”,“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富顺站在竣工的金融大厦前,仰望那拔地而起的三栋高楼,内心澎湃着激动的热血。三百多天的日夜奋战,几百人的挥汗如雨,终于创造了华建三局的“海西速度”,赢得了中国建筑界的至高荣誉。昂首屹立的金融大厦俯视着大海,仰望着蓝天,正欲展翅高飞。
曾经住宿的工棚已经被拆除,神奇的音乐喷泉在大理石地面上欢快地跳舞。明天,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工人们,合同随着工期结束而解除,部分续聘的将被转移到另一个工地,而大多数,还不知道去往何处?
大厦的室内电梯已经投入使用,富顺跟着装修队的工人们一起进了电梯。他一个人爬上顶楼的天台,静静地坐在那里,让暖阳轻抚,任清风轻拂。就如望不到尽头的大海一样,南北两侧是望不到头的城市。他知道,就那么一眨眼功夫,这座城市就有数以万计的砖头在起于累土——城市正在快速地蔓延,如猛兽般吞噬着农村的土地。
正是这种吞噬,让在这多城市揽工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不断地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已经不满足于农村承包的那几亩土地,同样是吃苦出汗,城市给予了他们更加丰厚的汇报,同样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城市把汗水更加快捷地变成了经济效益。在迅猛发展的城市,农民阶级披着工人阶级的外衣,几乎成了一座城建设的主力军。城市的资本通过这种新的方式,源源不断地流向农村,“搞副业”的说法从“承包土地经营或出卖手艺”扩大到“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的农民种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万元户”。
富顺当然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尤其在到下一个工地去的这几天间歇时间里,小农民的自卑感和孤独感更加强烈。在遥远的石桥,那一定仍然是一个封闭的地方。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没有一辆真正意义的小汽车,最“繁华”的石桥场镇总人口还抵不过海西一栋公寓的住户……勤劳的石桥人啊,祖祖辈辈守着那块算不上富饶的土地,如果有一天。城市的扩建可以延伸到那个山旮旯里头,那该多好呀!
富顺突然想起,石桥每家每户的堂屋里,神龛下方供奉土地神的“本宅土地位”上都贴着这样一幅对联——“不但土中生白玉,而且地内出黄金”。红纸黑字的标语和从未现身过的土地神并没有让农民们在泥巴里掏出黄金白银来,反而有很多穷得揭不开锅的父老乡亲,甚至会在天灾面前流离失所。
富顺喜欢城市,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这里创造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里可以承载起他的梦想。就如被他踏在脚下的这栋大厦,当工程与心中的构图一致时。那种兴奋无以言表。他站起身来,把手背在身后,就如一名了不起的设计师,正在绘制一座城市的发展蓝图。
“天才……”身后处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带着些许悲伤。湘瑜从狭窄的通道来到楼顶。她已经在悲伤中熬过了一个多月。这种痛苦,来源不仅仅是失恋,而是一种被误解的委屈。不听解释的富顺,已经把开朗活泼的湘瑜折磨得无比消沉。
富顺转过身来,看着极力掩饰悲伤的湘瑜。空荡荡的天台让他找不到躲避的地方,颓废的姑娘让他刚刚刚刚平复的内心又撕裂起来。“你……怎么找到这里的……”
“你永远逃不出我的五指山……”湘瑜强颜欢笑。“天才,我们不闹了好不好?”
内心的撕裂更加激烈。湘瑜的矫揉造作甚至让他觉得恶心,这个见谁都主动投怀送抱的女人(当然,这只是男主人公的自以为)。在资本主义思想的腐蚀下,开放得让人难以接受。他没有说话,迅速里转过身去看着远方——这是他找到快速的逃避方式。
乌云遮住了太阳,海风和悲伤一起刺骨。湘瑜挪着步子,她好想冲上去拥抱这个日思夜想的男人。可此刻,她不能。这个男人已经不再属于自己,爱情的海市蜃楼用了几年时间来聚光和折射,却被无情的乌云遮拦,转瞬即逝!
“天才,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石俊勇他……”湘瑜走到富顺身后,伸出的手又缩了回来。曾经远在天边的思念,此刻却要接受近在咫尺的煎熬。牵手和拥抱一样是一种奢求。
富顺猛然转过身来,看着不远处的通道。他好想一鼓作气跑过去,远离这个曾以为可以看到国外的地方。他不想听到任何解释!尤其是关于石俊勇的,他可以相信湘瑜的无辜,但他绝不会原谅石俊勇的无耻。
上次从马云梅家回来的第二天,他就在工地上找到俊勇,二话不说给了他两拳头。我们的富顺已经不再是当年在玉皇庙被“建狗子”欺负的胆小鬼了,钢筋水泥把他筑造成了铁骨铮铮的男子汉,身高一米七五的刘富顺浑身是胆,比他还高出半个头的石俊勇还没反应过来,已经被打得口鼻流血。
在工地上打架再正常不过了,但临时工对正式工人大打出手,并且还是老乡之间的翻脸,是极为少见的!不用问,原因肯定只有一个——为了女人!以往不过是地缘团队之间的打斗,只要不酿成群体性恶性斗殴,根本不会有任何人过问。“养尊处优”的石俊勇哪里是搬砖砌墙的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