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战术(三)(2/2)
成至渭南,领陕东道行台兵部尚书,另兼陕东道行军大总管,辖制河边大军外,京兆,冯翊等各郡县守军,民夫皆归其任意征调。这封诏书自然没有被送往潼关,就直接来到了李世民桌案之上。
先是诏太子回京,如今又委以军国重任,显然太子还是太子,其在潼关的拙劣表现并没有损害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
李世民看完这封诏书之后,光火的恨不能把整个长安城都给烧了。
如今他的敌人可不止有来势汹汹,准备拆了李氏祠堂的汉王李定安,还有他的父亲和兄弟们,所以,先沉不住气的只能是他李世民。
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的话,不光有战败之危,他的身后还可能射来一支支毒箭。
而秦王殿下的任务非常之重,先要击败强敌,然后挟大胜之威,返身过来还要和自己的父亲,兄弟理论一番,再然后,肃清朝局,安抚各处守臣等等等等。
那一部分都是艰难万分,哪一步走错,都可能要粉身碎骨,李世民慢慢将诏书撕碎,一边给自己打着气,一边召集众人,传令大军立即拔营而起,连夜赶往冯翊。
十余万大军起行,声势自然不会小了,也再躲不过斥候的窥探。
随着天策上将李的旗帜飘扬在夜空之上,这场决定西京归属的一战,终于彻底拉开了帷幕……
……………………………………
隋末战乱来到这一年,后继乏力的样子更加明显了起来。
二李相争,总共动员兵力也没过了三十万人。
窦建德缩头缩脑探头瞧了瞧,最终也没敢过河进入河南,而是让大军就地开垦田地,种起了粮食。
焦头烂额的萧铣也无暇旁顾,正在急着收拾一地的烂摊子。
杜伏威胸无大志,没兴趣跟人争抢,冷眼旁观之间,反而过的越来越是舒适,连他的手下们也变得懒洋洋的没了劲头。
而西北方向,李轨已死,姑臧城中一场变乱过后,凉国元气大伤,后续的变乱一场接着一场,自身难保之下根本无法兑现先前的承诺,一起攻打李唐。
更为可笑的是梁师都,在失去了突厥的支持后,再也不敢窥探灵州外,连自己的底盘也快保不住了,沦为流寇是早晚的事情。
大浪淘沙,轰轰烈烈的隋末起义来到今日,当年那些闻名天下的大人物,只剩下了寥寥几个幸存者,大多还都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很是有几分讽刺的意味。
这一年其实还发生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
远离中原的半岛上,高句丽经过几次“胜利”后,元气大伤,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亚洲范围内最强大的三个帝国,在彼此的碰撞中都是头破血流,陷入了奄奄一息的境地。
这显然便宜了他们的对手们。
比如说大隋陷入了战乱,西北方向的吐谷浑部族就渐渐回到了他们的故乡。
突厥内乱的结果则是,铁勒部离心,北方的那些仇敌则耀武扬威了起来,还有东北的一些部族也脱离了突厥人的控制,有了兴盛的苗头。
而高句丽亦是如此,靠着反复无常终于幸存了下来,并取得了一连串的“辉煌胜利”后,高句丽也不可避免的乱了起来。
一直受到高句丽欺压的新罗人找到了机会,想要重拾祖先的荣耀,于是,新罗德善女王派遣使者跨海西来,准备和吃了大亏的隋人结盟,一起把高句丽人赶到海里去喂鱼……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