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5章将军(1/2)
正是事务繁忙的时节,李破没把苏亶叫过来给自己添堵。
晚上的时候,招了左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监门卫大将军庞玉入宫,一边吃的晚饭,一边吩咐他们要给将要到来的科举京试保驾护航。
庞玉难得跟皇帝吃上一顿饭,连连敬酒,马屁拍的很是响亮,只不过他是正经的武人,拍马屁的功夫再练一百年也赶不上朝中的文官。
倒不是说武人就如何,而是武人领兵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使然,直接粗鲁才能带得大兵,儒将听着好听,可你到了军中还那么文绉绉的,哪能服众?
所以说啊,自古以来所谓的那些儒将,大多都是文人臆想出来的形象,做不得准。
窦琮就还是那么牛皮哄哄的样子,对庞玉的谄媚嗤之以鼻。
端起酒杯来就连着跟皇帝喝了三杯,他这人酒品不太好,自己也知道,却改不过来,只是在皇宫里面不敢放肆罢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窦琮道了一句,“陛下如此英武,身边的人也尽多贤臣良将,他们的功劳都很大,臣很服气,只是陛下能不能给臣个机会,让臣也能为陛下立下些汗马功劳。
不然臣老是在京师待着,眼见大将军们陆续回朝,臣都快没脸见人了。”
庞玉一下安静了下来,斜眼看向窦琮,心说窦怀珍还真敢说话,虽说其人不讨喜,可眼下这话说的却很有些气魄,是要钦佩一下的。
也不怪他在心里滴咕,窦琮所言确实是将军们所关心的一个问题,大将军们回朝之后,还有没有出去领兵的机会?
相比于那些从龙之臣,他们这些“外人”就更为关注这一点,而且没有战功傍身的将军,你还当什么领兵之人?
大将军们站在一处,你就要比别人矮上一头。
他庞玉还好,当初领兵去凉州增援范文进,领兵破吐谷浑二十多万人,虏获极重,又驻兵凉州数载,帮助范文进等人稳住了凉州的形式。
所以说他身上的功劳是不小的,回到京师并未受到什么委屈,那些回京的大将军见了他,也都很尊重。
窦琮就不成了,这厮是李渊的亲戚,很受李渊器重,投唐以来,虽然没有丢掉大将军的职位,可却一直留在京师没有动弹过。
战功之上便和其他人没办法相提上也就没他的位置,十多位大将军,就窦琮落了单,换了他庞玉,怕是心里也要火烧火燎的难受。
想到这里,庞玉眯着眼睛看起了热闹,窦琮性情倨傲,又是个大嘴巴,得罪了的人多了去了,庞玉反正不喜欢这人,就更不会在这会帮他说话。
…………
李破放下酒杯,定定的看了窦琮半晌,直到看的他手足有些无措,讷讷的不知该说什么好。
李破这才微微一笑,“卿有立功受赏之心,朕很欣慰,领兵之人嘛,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再说卿是朕的大将军,一直驻守京师,对朕忠心耿耿,朕都看在眼里的,功劳其实也是不小……”
几句话一说,窦琮的脸色缓了过来,很是感激的锤了两下胸膛,“陛下知臣,臣对陛下唯有忠心二字而已。
就是臣的身上只有苦劳没有功劳,以后怎好意思立于诸位将军上,也缺臣一个位置,臣还年轻,想要争一下……万望陛下成全。”
李破哈哈大笑,窦怀珍可是窦氏中人,不可能没读过书本,说话却如此鲁直,若非是故意装模作样,那就是真的有些心急了。
“都说怀珍开口就得罪人,没想到却是如此赤诚……卿这般模样倒是让朕想起了当年在云内的时候。
那时尉迟兄弟来投,席间尉迟偕出言不逊,耿直非常,让朕非常生气,可那时朕身边并无任何良臣上将辅左,只能按下火气,予其重任。
现在回想起来,若是一怒之下赶走了尉迟偕,岂非失一良将?”
庞玉这次没看窦琮什么反应,那厮藏不住太多心事,此时肯定分外得意,能和尉迟偕相比,评价已经是不低了。
而且他们确实挺像的,不是说他们的性情为人,而是他们两个都有兄长,尉迟偕的兄长尉迟信如今任职兵部尚书。
窦琮的兄长窦轨则为兵部侍郎。
家世上也勉强算是有的一比,尉迟兄弟的父亲是前隋礼部尚书杨义臣,鲜卑人,前隋名将列表里肯定有他一个位置。
人家打过突厥,战过吐谷浑,平定过杨谅之乱,隋末农民起义如火如荼的时候,杨义臣去了河北,自募兵员,差点把河北各路义军杀了个遍。
如果不是洛阳朝中的那些人对他有了猜忌,把他招入朝中,不然说不定老杨一只手就把河北乱军都给杀没了呢。
只是杨义臣这一门没什么根脚,因为作战得力而被赐姓为杨,根基浅薄了些,才富贵了两代人而已。
而且尉迟兄弟投了李破,连姓氏也改回了尉迟,祖宗就更不好找了。
窦氏兄弟出身扶风窦氏,正经的豪门望族,比尉迟兄弟要……嗯,确实没什么可比性……
只不过皇帝这话一出口,对窦琮无疑是一种褒奖,庞玉觉着这话有点过头,他是不知道窦琮在京师帮着皇帝做了一些阴私之事,是得到了皇帝的信任的。
而且窦琮还沾了他兄长的光,窦轨是李破准备大用的人才,对他的弟弟也就能够包容一些。
窦琮的领军之能倒也不用怀疑,当年随李渊南下的时候,窦琮是出了大力的,不然李渊也不会轻松的许他一个大将军。
可惜早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