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第二西征军(1/2)
“杀!”三千余白帽子兵扛着简易云梯,呐喊着冲到城下。
城下的尸体已经快要堆积到城头了,云梯和各种守城武器的残骸堆积如山,倒地的尸体和伤兵枕叠,其中夹杂着装满沙土的麻包,堆积得有一丈多高。城头一片狼藉,守军死伤惨重,守城武器也基本上告罄。白帽子兵冲到城下的时候,城头上没有多少反击。
在震天的呐喊声中,白帽子兵在尸体堆之间架起云梯,敏捷的向城头攀登上去。跟在后面的联军火枪手和弓箭手不断提供火力掩护。
尽管城头还有少数突厥人负隅顽抗,可是城下一千支后装枪倾泻的火力,窒息城头守军,压制得他们根本无法抬头。
马守贞的白帽子兵没有付出多少代价,便攻上城头。
叶尔羌城多处城门大开,成千上万的联军呐喊着涌入城内。经过半个时辰的激烈巷战,联军歼灭了残敌,不肯投降的汗王伊斯玛业勒用弯刀抹了自己的脖子,向真神报道去了,城内的突厥兵大部分被杀,只有少数被俘。
汗王伊斯玛业勒自尽,领着联军攻破了叶尔羌汗国的阿帕克和卓,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叶尔羌汗国的汗王。
阿帕克和卓成为噶尔丹的傀儡汗王,而噶尔丹又已经向大明称臣纳贡,这样叶尔羌汗国就成为藩国的藩国。在阿帕克和卓统治南疆的十多年内,他对突厥人的控制比蒙古人和汉人还要狠辣,在他统治期间,不计其数的突厥人被杀。不过在几十年之后,准噶尔汗国完全并入了大明,成为蒙古行省,而叶尔羌汗国的继承人,阿帕克和卓的两个儿子大小和卓发动了叛乱,最终被明军镇压,大小和卓也被杀,从此叶尔羌汗国彻底成为历史,被并入哈萨克行省,由同属于突厥人种的哈萨克人来管理不安分的回鹘人。
……
数千里外,陕西通往甘肃的官道上,一支由骡马和骆驼混编而成的大军正在西行。这支大军便是王羽派出的第二西征军,这支西征军和由忠贞营组成的西征军有不同的目的地,尽管这支军队是用来配合忠贞营,加强对准噶尔以及西域各地的控制,可是这支西征军的最终目的地是中东沙漠,而忠贞营的目的地是南亚次大陆的外围。
第二西征军主帅尚之信,他那可怜的弟弟尚之孝被安排在军中担任副手。其实这也是王羽接受了王余佑的提议之后,采取分化控制的办法。
尚之孝虽然在名义上是尚之信的副手,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人马,还是有一定的抗衡能力,能同他的大哥对抗。
第二西征军一共拥有五万人的兵力,其中尚之信控制的兵力为两万五千人,尚之孝控制的兵力为两万人,另外有五千人是已经向王羽效忠的李天植所辖的兵马。这支军队也已经几乎实行了火器化,无论是尚之信还是尚之孝的军队,都用上滑膛燧发枪。
尚之信和尚之孝的队伍在前面,李天植的五千人马负责殿后,同时也是起到监督尚之信和尚之孝的作用。
李天植的五千人马当中,有一千人装备了线膛枪,并配备了米尼弹,另有一千后装线膛枪手,使用纸质弹壳后装击针式马枪。除此之外,李天植的军队中还配备了一种全新的步枪,也就是金属弹壳子弹单发步枪,配备有一百支这种新式步枪。
目前在王羽手中,一共也就三百支金属弹壳步枪,就拨出三分之一给了李天植,这令李天植感恩不尽,表示誓死效忠王羽。
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的李天植掏出腰间的新式转轮手枪,他对这支枪爱不释手,这是一支可以装填六发金属弹壳子弹的新式手枪,由于使用了金属弹壳子弹,枪的装填速度极快,装填子弹的时候,只需要拨动一个开关,转轮弹仓就会向左边弹出,把枪口往下一倒,弹仓内的空弹壳就会掉落在地上。然后取出六发排列成圆柱体的子弹,往弹仓内一塞,再关闭上弹仓,即可完成装填,又能再次连续发射了。
比起原来的纸质弹壳转轮手枪来,金属弹壳转轮手枪装填速度极快。原来的纸质弹壳转轮手枪打完六发子弹之后,装填十分麻烦,需要清理弹仓内的残留物,再把子弹一发一发重新塞进去,所以打完一轮,就来不及装填,只能投入肉搏战。
金属弹壳转轮手枪还未开始大批量生产,主要难度是子弹的生产,所有只有少数将领才装备了这种新式武器。
李天植的队伍中,还有一支五百人的炮兵营。由于西征军受到运输能力的限制,无法装备重型火炮,这支炮兵营装备了八门三磅野战炮,四门四磅野战炮,四门六磅榴弹炮和八门十二磅新式臼炮,所有的火炮都能用骆驼驮运。除了火炮之外,这个炮兵营还配备了两门三磅后装线膛炮和两门四管砰砰炮。
所谓的四管砰砰炮,其实就是在薛凤祚造出的手摇双管枪基础上改进的一种小口径火炮,这种炮的口径为二十五毫米,四管并列,炮手摇动手柄,即可发射炮弹,理论上的射速可以达到一分钟一百发。
全部依靠骆驼运输的炮兵但要有限,两门四管砰砰炮只携带一千六百发炮弹,这点弹药不够一次作战消耗的,所以这种武器主要还是吓唬人用的。
两门三磅后装线膛炮,则是用来压制敌人炮兵所用的利器。
第二西征军李天植部的武器装备精良,这不仅是用来监督尚之信和尚之孝,最重要的作用是,现在王羽的作战重心已经开始向西转移,他的目的是打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