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近忧(1/2)
大庾岭,塞上,行军总管杨济正和将领们看舆图,他们如今位于大庾岭的顶端,沿着斑驳古道继续向南的话,就能翻过大庾岭正式进入岭南了。
一如西域在这个时代惯称为碛西一般,岭南在这个时代又称岭表,而所谓岭南即五岭之南。
五岭,始见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秦“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五岭之戍,即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这五县的镇戍.
秦时五岭,除了大庾位于大庾岭外,其他四岭无具体所指,到了汉时五岭有了确切指称:大庾的大庾岭,桂阳的骑田岭、都庞岭,临贺的萌渚岭,始安的越城岭。
大庾岭为五岭之中最东端,杨济领兵走的大庾岭古道,自古便是往来岭南岭北的要道,到了宋代,此古道又称梅岭道,所谓梅岭即大庾岭别称。
“总管,我军虽然尚在岭上,但早已进入东衡州安远郡地界,南朝梁时,本是始兴郡地界。”
行军总管长史周法明,开始介绍起大庾岭的情况来,他当然没来过岭南,但自从得知宇文温要任命他为行军总管长史之后,出征前便做足了功课。
“梁末侯景之乱,陈霸先经此古道挥师北进翻越大庾岭进入江州,陈国建立后,分桂阳郡的汝城县为卢阳郡,分衡州之始兴、安远二郡,合三郡为东衡州。”
“东衡州州治和始兴郡郡治同城,俱在曲江,安远郡就在大庾岭南麓,郡治是始兴。”
“嗯?怎么始兴郡郡治不是始兴,安远郡郡治却是始兴?”
众将闻言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他们难以理解陈国如此设置郡县的用意是什么。
“犬牙交错,相互制衡,一如梁州汉中,身为蜀地门户,绝不可为益州管辖,以防益州闭门自立。”
杨济开始向部下解释,政区划分涉及到历代朝廷的制衡之术,所以陈国才会在大庾岭一带有如此行政区划,让人匪夷所思。
“一如黄州,大家都说惯了山南黄州,只是大象元年时,朝廷从陈国那里攻下淮南及江北州郡后,设立的黄州总管府,从地域划分上却是隶属于淮南的,你们可知为何?”
“呃,莫非为了掣肘山南?”
“对,黄州总管府下辖各州,位于长江北岸,大别山西南麓,若与山南荆襄连成一体,可以切断大别山各处通道,成为荆襄的东侧门户。”
许多将领闻言恍然大悟,他们是虎林军成长起来的将领,如今虽然离开虎林军加入军府,但依旧是‘自己人’,所以杨济也不吝于‘指点’一二,
“所以,陈国分衡州为东、西衡州,东衡州治下郡县横跨大庾岭南北,便是基于如此考虑。”
“大庾岭门户,不可为岭南独掌,五岭的其他门户亦是如此,否则一旦为盘踞岭南之势力控制,就能关起门来称王称霸。”
“这不能吧,昔年刘裕破卢循,不是走海路攻取广州的么?省时又省力。”
“走海路?那得看风信吧,再说海上不比江河,一阵风暴过来,多少艘船都得沉了,江河里沉船你还能游上岸,海上沉船,那就死路一条,多少兵马全都得去喂鱼。”
讨论有偏题的迹象,杨济赶紧纠正过来,周军必须尽快拿下大庾岭南麓的始兴,才能确保主力能够进入岭南,否则若被人堵在大庾岭,就会出现很危险的局面。
若春天还搞不定岭南,夏天一到,烟瘴之地的威力就要作了!
杨济所处的明代,岭南已经不再让人闻之色变,而南北朝直至唐宋时期,岭南都是流放犯人的一个‘著名’去处,这个时代的岭南,除了广州一带,其他地方的开程度很低,气候又温热潮湿,不太适合外地人定居。
周军进入岭南,士兵大多不是本地人,很容易水土不服,甚至连战马都未必能适应当地气候,如果到了炎炎夏季,战事依旧胶着,在岭南各地作战的周军,很可能会爆瘟疫。
军营里聚集着大量士兵,一旦有人患病很容易蔓延开来,一死就死一大片,搞不好到时候连将帅都躲不掉,什么雄心壮志都不用想了。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夏季爆瘟疫还是‘远虑’,而‘近忧’是迫在眉睫的危险。
杨济之所以被宇文温安排做先锋,一路奋力南下进抵江州最南端的南康郡,肩负着一个重任:在岭南陈军反应过来前翻过大庾岭,在南麓站稳脚跟,为岭南道行军守住进军通道的大门。
这个任务很重要,一旦杨济不能快攻拔大庾岭南麓的始兴,周军主力极有可能被蜂拥而至的陈军堵在大庾岭,一旦双方长期对峙,周军可是耗不起的:粮道太长了。
周军的粮草,按从豫章起运开始计算路程,若要运到南康郡大庾岭北麓,6地距离已经将近千里,这和从江北西阳前往黄河南岸荥阳的距离差不多。
车队走千里的6路运送粮草,出时若有十斛米,到了目的地后肯定只剩下二斛不到,因为运粮队伍中途需要消耗粮食,更别说这千里路内大半是崎岖山路,消耗只会更大。
从豫章到南康,官道是沿着赣水走的,按说能借助水力,奈何赣水是由南向北流,而周军的行军方向是由北向南,更何况赣水上游河段水流湍急又多有乱石,行船不易,周军只能走6路输送粮草,耗时耗力又浪费粮食。
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粮道不安全,江州初定,但周军控制的只是郡县城池,从豫章到南康的官道,沿途有许多当地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