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黑衣都尉(1/2)
整个立碑大典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时辰,依然凌冽的寒风吹不散百万军民心中的狂热,曙光映照下的眼神中浮现着犹如凤凰欲火重生般的火焰。
数十万将士被各营将校带回所在军营,心情激动的百姓们也平复下来,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情,生活总是要继续。邯郸城快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只是在其中多了一丝莫名的味道。
下了城楼准备回城卫府看看,眼尖的李御见到信陵君上了一辆华贵的马车,那马车上的玄鸟标志对他来说并不陌生,正是赵国王室的专用座驾。
四国联军离开赵国之后,交出军权、滞留邯郸的信陵君也宣告了‘窃符救赵’的事迹再不是秘密。
不过数日,信陵君仁义之名传遍天下,那如日中天的威望使得他更是难以回国。
为了表达对信陵君的救国之恩,赵王颁下了丰厚的赏赐,府邸、美人还有封地,可以说比之信陵君在魏国之时丝毫不差,甚或犹有过之。而赵国群臣对这样的赏赐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声音,君王厚赐,本就是此时之例,要不然如何让士为知己者死。
带着亲卫经过信陵君的马车时,一阵微风带过,车窗上的纱帘被轻轻吹起,李御眼角瞥了一眼,那里面娇美的人儿让他的心神莫名一颤。
胯下的战马带着他不断往前,李御回头深深望了一眼那辆马车,心中忍不住升起一股抑郁之气,回荡在心中不吐不快。狠狠一夹马腹,身下的战马吃痛叫了一声,带着李御快速向前奔去。
“见过城尉。”眼见平时微风袭面、宽厚待人的城尉一脸冷峻的模样,城卫府中的人都小心翼翼地叫了一声。
没有理会底下人的行礼,李御回到他独自所属的办公间之后,随意拿起一卷竹简看了起来,结果心情更是郁闷,狠狠地把竹简扔到了地上。
“去王宫。”
立碑大典已经结束,李御在城卫府也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今日更是无心办公,就提前去王宫看一下太子启的功课。
“呼…”
走出城卫府大门,坐在马上被冷风一吹,李御深深呼出一口气,郁闷的心情缓解了一点。
静下心来想了想,李御对自己突然产生的情绪也感到有点莫名其妙。貌似他跟她也仅仅见过几次面而已,甚至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太融洽,怎么会让他的心神差点失守,难道只因为她那娇美的容颜和高贵的身份,还是他心中那比之他人更甚的占有欲。
城卫府离王城并不是很远,骑马片刻便到,李御望着那高大不输邯郸城墙的王宫城墙,压下心中的郁郁之气,把那些杂念抛了开去。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廩。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廩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唯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
站在门外,李御就听到了太子启的读书声,暗暗点了点头。这段文字他也拜读过,正是《管子》的牧民篇。
其实对于太子启的教育问题,赵国群臣也是颇有微词。堂堂一国之储,岂能任由李御一介武夫独自教导。不少大臣曾数次上书赵王,及早立太子傅,但赵王皆未理睬,没有任何动摇。
在李御之前,赵王丹已经为太子启请了不少先生,也曾拜过数位太子傅,只是顽心未失的太子那些个太子傅都给气走了。至今唯有一个儿子的赵王丹对太子启自然是备加疼爱,见此也没有太过强迫于他,想着儿子长大一点自然会变得懂事。
直到李御出现,见到太子启奋发学习的赵王丹自然是大为高兴,考较了太子启几次都是大有长进,让赵王丹的心里满意异常。事情如此,赵王丹可不想再立什么太子傅,横生枝节,谁知道到时候太子启又会不会故态复萌,目前有李御这个太子师便够了。
“李师李师。”
沉思着的李御被一阵脚步声惊醒,往房间里面一看,太子启已经跑了过来,后面跟着一个小跟班公子盘。
“见过先生。”摸了摸太子启的头,李御对着走出房间的老先生行了一个礼。
“老夫见过将军。”
“不敢不敢。”
李御连忙扶住要行礼的老先生,对方可是名扬稷下学宫,与荀子、邹衍齐名的法家代表,为了请他出山教授太子启,花费不小。这还是看到赵王丹亲自修书相请,加上教授的是太子启,老先生才会不远千里而来,赵王丹对他也是礼遇有加。
“老夫告退。”也没怎么客气,慎明就带着两个等候在一旁的小厮离开了,气度非凡,不愧是一代大家。
问了一番太子启和公子盘的功课,李御就带着他们去练武了,两个小家伙高兴地跳了起来,根本就不在意练武的苦累。
和读书相比,赵启和赵盘两人宁愿练武练得累一点,那个可是男子汉的骄傲。
“将军。”
正看着太子启和公子盘打拳,一个身着将领盔甲的宫卫走了过来,恭敬地向李御行了一个礼。
“贡都尉,你现在应该称我为宫尉了。”李御笑着拍了拍贡广的肩膀,言语间透露着亲近。
“将军永远是属下的将军。”自小在边疆长大,跟随李牧、又和李御亦兄亦有的贡广对于当今的赵王没有多大的归属感,他生平只认李牧父子两人。
没有再说什么,李御无言地看向北方,那里不知有多少与他相识甚深的同袍埋骨边陲,能活下来的不多了。
前几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