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韩国?美国?(1/2)
姜虎东拿着金贤俊的成绩单,难以置信的吼着:“噢!!!噢!!!不敢相信,完全是天才啊天才!竟然几乎都是满分,首尔大学完全没问题啊!这个成绩,不当科学家真的是可惜了呀。”
这个成绩确实几乎可以做到所有最顶尖的大学任何一个专业都能够进入的程度了。
在韩国,艺人的地位并不高,这个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凭着他这个成绩,进入一个最顶尖的大学的最好的专业,毕业以后顺势进入该领域最顶尖的企业或者组织,很快就能够崭露头角,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
而金贤俊偏偏没有这样做,虽然选择的是音乐专业,可是显然他对歌手的身份也非常看重,依旧全身心的投入在艺人事业当中,也难怪他的导师李明哲为他不值了。
很多见到他这份成绩的人都会为他不值,似乎做艺人完全是屈才了,这就是社会价值观的问题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真要说到收入,韩国艺人虽然不低,可也并不算高,除了顶尖的明星,大多数艺人的收入也就是中产以上,虽然很富裕,可是要说豪车洋房之类的,他们也消费不起。他们赚的那些钱,大部分都进了经纪公司的腰包。
反而如果能够做到大企业中高管理层,无论社会地位还是收入,都完全高过普通艺人,而付出的辛苦,却要比艺人少得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演艺圈或者说文化产业的权力结构差异。
韩国演艺圈的主要权力都掌握在电视台和经纪公司手中,整体结构属于二元化,艺人并不能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虽然他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可是比起他们创造的价值,就完全是小儿科了。
相比之下,在美国这个基本上是商业化最发达的文化市场,则是渠道商(电视台唱片公司网络运营商)+经纪公司(包括唱片厂牌)+艺人的三元市场。这无疑更加合理和稳定,而艺人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能够为自己赢得的利益,并获得与之相应的话语权。
所以韩国以外的明星,才是真正的大牌明星,利益得到保障,个人的**和权利也不会受到太多的侵害,这在韩国是完全见不到的。
那按道理说,金贤俊完全没必要跑来韩国遭罪,靠着【系统】在美国混,一样能够混出名堂,何必在这个池子又浅待遇还不好的韩国娱乐圈苦熬呢。
这其中自有一番道理,美国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只是看起来很美而已。
美国市场大,来钱快,艺人话语权大,这些都是事实,可这个事实是建立在你已经是大明星的基础上的。
美国的市场巨大,相对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都涌向这里,在激烈竞争中找寻自己的机会。
人们只看到了韩国练习生艰辛的练习生涯和苛刻的选拔环节,几乎每一个顺利出道艺人都是千里挑一优秀人才,而事实上在美国,这个比例更加恐怖。
只不过美国严苛的筛逊境不是在经纪公司的前期培训环节,而是在出道后的市场运作环节中体现的。
美国的演员工会注册人数就有12万人,这个数括歌手主持人等其他职业。着12万人分布在整个美国的电影电视行业,机会最开始都会从龙套做起。
虽然此时他们已经是演员了,可他们的演员收入都未必能够养活的了自己。
他们从龙套到有几句台词的配角,从小配角到主要配角,再到小成本的主角,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顺利地走完这条路,才能够算作是一名在业界站稳脚跟的主流演员。
而这个过程中的意外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幸运的也许三五年就脱颖而出,不走运的甚至要花费十几二十年,也未必能有所成就。
而这之后,如果不能够参与到出色的作品当中,或者大公司的大制作,拥有的知名度也不过尔尔,随时可能继续蹉跎下去。像娜塔莉波特曼、安妮海瑟薇那种,年纪轻轻就可以担当主角,参与大制作,并且一炮而红的,在这12万人当中仅仅是少数。
长期活跃在美国影视圈的明星,数来数去,上千人就算顶天了,而这些人,才是12万人中的成功者,才能够掌握属于他们的那份话语权。人们只看到了那些成功的闪耀的名字,却不知道,又更多没有名字的人,以梦想的名义,默默的奋斗在这片土地上,然后再默默的消失。
而歌手的情况也是类似的,更多的大多数,都是默默无闻的从业者,一步一步的积累着自己的实力,同时等待着那茫茫的机会光顾自己。
从这一点上来看,韩国的演艺圈还算是宽容的了。起码在练习生时期,就把大多数不适合这个行业的人排除在外,那些被淘汰者,并不等于失败者,只是可能他们并不适合这个职业而已,他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道路,找寻自己的梦想。
而在美国,没有机遇却又不肯放弃的话,一辈子都毁在这份对梦想的执着上,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韩国,25岁似乎都已经快到偶像生涯的末期了,而在美国,这个岁数往往才是很多人事业的刚刚开始。
美国的池子更深,水更浑,大鳄也更多,在种地方,成功对于机遇的要求往往要大于能力,有太多的天赋和能力都十分出色的人没有获得属于他的机会了。
而且文化市场也是商业市场,市场行为的深层本质就是资本运作。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