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1/2)
市虽然没什么高山,但是很多小山丘,山丘与山丘之间是稻田,按照这边的说法,顺着一条线下去的稻田就叫“一条垌”,因为地势的问题,夏天的时候稻田很容易被灌水,甚至整条“垌”的稻田都会被淹没,是经典的“南涝”的代表,这边的人用水不受限制,心里也没什么节约水资源的认知,基本上赵家村村里的每户人家每天都要用几立方的水,洗衣服、洗澡、喂猪,还有其他日常活动,许诺刚开始见到的时候也惊讶于村里人的“奢侈”。
赵家村和平山村隔着几条“垌”,走路去大约要半个小时左右,张秀娟挑着小竹篓走在前面,许诺跟在后面,竹篓不是许诺以前认为的那种简单的开口的竹篓,而是用丹竹削成竹篾编织的,底部有四个脚,介于圆柱体和正方体之间,开口是圆形的竹篓,一般还会有一个竹篾编制的配套的盖子,几根竹子在村民的手上竟然能化成如此实用性的东西,让许诺不得不惊叹于这种“古老”的艺术。
“阿姆,我帮您挑吧?”看着自己现在人高马大的,比张秀娟还高大半个头,许诺也不好两手空空的跟在她后面。
“不用不用……”张秀娟忙摇手拒绝,“我儿子是读书的人,哪能做这些活儿!”
许诺语噎,这话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听了,在村里人看来,似乎读书的人就不该再做农活了,免得有辱身份,好几次许诺去地里帮家里人做点活的时候,不仅是张秀娟不让,就是村里人也一个个调侃他一个“大学生”下地干活,所谓的“穷人养娇儿”不外如此了,就是城里的学生学校还提倡劳逸集合,组织学生劳动呢。
现在这个年代,往大街上一抓,十个人中至少有九个都是大学生,大学生早就不值钱了,端看是不是重点学校而已,可是在赵家村,这要是出现一个大学生,估计能比国宝还来得稀奇。
许诺他们是九点多出发的,到了平山村的时候大约是十点的样子,这个时间是他看着天上的太阳猜测的,是的,大年初二,这个北方冰天雪地的时间,市这边仍是艳阳高照,这温度许诺估计不会少于28度,他穿着短袖衬衫,一路走来仍是感觉背上汗涔涔。
走过几条“垌”,陆陆续续看见几户人家,过了村头渐渐的房子也多了起来,许诺甚至还在村中间的时候看见几间平房,要知道,除了县城和镇上,他还是第一次在村里见到这种水泥钢筋结构的房子,而且平山村这边的房子看起来比赵家村的要好,一路走过来看见不少新建的大瓦房,看起来平山村的条件似乎比赵家村的要好一点,路也宽敞平坦些。
张秀娟的娘家在差不多村尾的地方,一路走过去很多人和他们打招呼,主要是和张秀娟打招呼,毕竟对于许诺他们也不见得就认识,何况赵文章还两年没来过平山村了,再加上许诺来的这半年都两年多了,两年多足够一个少年长成他们不认识的模样了,这要不是许诺跟在张秀娟后面,估计就算见了他们也认不出来了,许诺则是在张秀娟的介绍下一一向这些“长辈”拜年。遇到其中几位据说是张秀娟叔叔婶婶的,还停下来说了几句,从竹篓里拿几个糍粑送出去算是年礼,作为回礼,许诺也收到了几个红包。
转了个弯,几间大瓦房出现在面前,映入眼帘的还有坐在院子里的七八个大人和在一边玩的几个孩子。
“二妹(姐)来了?”
几个人看到张秀娟忙起来招呼她,还有几个仍坐在椅子上,许诺依着赵文章的记忆,认出站起来的那几个人里面,其中两个是赵文章的舅妈,还有一个是赵文章的大姨,坐着的是两个舅舅还有姨父,两个年轻的是大姨的一双儿女,张家的房子看起来比赵大柱家的好的多了,也大得多了,张大舅和小舅的房子相邻着,共用一个大院子,院子的空地里还有两辆非常显眼的“大阳”男士摩托车,一辆看起来非常新,像是刚买没多久的,还有一辆半旧的样子,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不用说也知道这两辆摩托车一定是张秀娟的大姐张秀兰一家的,也只有他们才有这样的财力。
“哟,今年大文也来了?真是难得见你一面啊!”小舅妈钱芳乍一看见许诺心里还真是惊讶得很,面上带着些惊喜的样子,当然,心里面是只有惊没有喜的,赵文章一来就意味着她要多发一个红包,这对她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因为前两年赵文章没来,她今年根本就忘记了要准备他的份额,口袋里只有两个给大姐那一对儿女的。
倒是大舅妈孙萍面上挺和善的,过去接了张秀娟肩上的担子,招呼他们坐下,看到许诺也有些意外:“大文可是好久没来过舅舅家了,没想到都长成大小伙了,这个子看着都比你表哥高了。”
虽然有些陌生,但是有着赵文章的记忆认人也不是问题,许诺自知是晚辈,所以很自觉的一一向几位长辈和表哥表姐道“新年好”,若说刚才看见许诺大家心里有些意外的话,他这一行为更是让在场的人惊讶了,要知道,虽然他们以前对这个外甥不算了解,但对他孤僻的性格还是知道一二的,没想到两年没见竟然会发生那么大的转变。
倒是大姨张秀兰很快反应过来,拉着许诺的手笑道:“大文不错,读了书的人就是晓得礼貌,都是自家人,不必那么客气。”
张大舅一共三个孩子,两男一女,都已经结婚了,两个表哥都陪老婆回娘家了,所以不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