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病毒爆发困围城14(1/2)
北明大桥前端拥堵的车辆都是第一批打算过桥的人群,他们避开了城区密集人群相互感染的病毒,拒狼狈地卡在桥上,但好歹还健康。 ,
不过,由于一心逃命,所以并没有准备干粮,好在另一边虽然不允许任何人通行,但每天都会用运输机空投物资,确保卡在桥上的民众别没因为感染病毒而死,就被饿死了。
白露综合了之前的新闻和听闻,计算了一下,现在整个夏明市大概还剩下3万左右的健康人。
整个夏明岛的地势是两边高、中间低,其中,南明高于北明。
因为南明区的地势最高,且远离中夏区的病毒爆发中心,应该是幸存者最多的,按照最后一次数据的统计,包括南明区国际机场滞留的 安然无恙外,大约共有16000人幸免。
北明区的地势低于南明区,但郊区面积较大,如果不是像白露所在的小区水箱被污染的话,那么居民住宅区还是无恙的。白露估算了一下,加上此时堵在北明大桥上、辅桥路段上的5000人,整个北明区大约有10000人还健康着。
至于剩下的4000人,多半是零零散散地散布在夏明市的各个角落,比例不确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夏区一定是最少的,那地方,已经全面沦陷了。
白露猜测得不错,中央紧急救援组的大型电子地图上。使用意味“警告”、“危险”的红色,来代表病毒感染者数量,只见医院、繁华商圈,乃至整个中夏区都是一片火红。
用绿色来代表生机,也就是未感染者,图上显示,主要集中在1北明区的跨海大桥附近,2南明区的夏明国际机场,3整个夏明岛的环岛沿岸,以及4零星分布在一些山林高地上。
至于黑色。则代表黑暗。是被用来标注那些毒发后又“复活”的人,暂称为“毒液尸人”,电子地图上不停地有红色区域转黑,标示着那些感染者的毒发身亡并转化成二元强酸体。
一想到夏明市原本有50多万的人口。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导致只剩下不到1/10的人口。众人心里都是一片凄然。
当然,更多的还是恐惧。
因为,感染者数量的增加从没有停止过。每个人都朝不保夕,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不能安然度过这彻看不到尽头的灾难。
中央紧急救援委员会的分小组曾提议过,用运输机将夏明市还健康的人运出来,隔离观察,一方面保全他们的性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研制解药。
但这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他们担心这种传染性极大的病毒会潜伏得太深,以至于从夏明市出来的人会把病毒带出来,此举将会危害到全国真正健康的十亿人,造成灭国乃至毁灭整个人类的后果。
多番争执后,保守派的主张被默认:
我们要将噬灭病毒困在夏明岛内,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其流出,必要的时候,必须将整个夏明岛摧毁!
尚在北明大桥辅桥附近的白露,以及全市的幸存者们,他们当然不知道整个夏明岛可能会被摧毁的决定。
所谓摧毁,便是全盘抹杀,让夏明岛从地球上消失。
不用质疑2053年的科技与****,按照保守派的说法,哪怕是动用核****,也不能让噬灭病毒流出夏明岛。
虽然人们没想到可能会动用核武,但他们知道,在病毒被研究透之前,在解药研制成功之前,是出不去的。
夏明市3万人的幸存者中,自然包括了一些科研人员,毕竟,当初开发时,官方从各地招揽了大量人才前来建设新区域。
这些幸存者在病毒爆发初期,也就是通讯还畅通的时候,抓紧时间与各自隶属的科学研究院、高校实验室或是私人研发中心联络,向不在夏明市的同僚、导师、同学传递了大量关于噬灭病毒以及感染者的资料。
这些自然后来被汇总到了中央紧急救援中心的科研部、生物部、医疗部,都是最为珍贵的信息。
通讯中断后,幸存者们当然没有放弃对病毒的研究。
各个小组的初始方向一致,首要问题,便是要弄清楚,噬灭病毒从何而来?
毋庸置疑,2053年9月19日,在中夏区第一医院死亡的那位第一例患者是至关重要的切入口。
但由于中夏区最早瘫痪,且第一例患者的家属、看护人员均已死亡,或者说转化成“毒液尸人”,所以各方只能从网络医疗系统上找到了该患者名义上的资料:
陈友发,男,42岁,夏明市本地人,职业是帆船游艇养护师。
其为夏明游艇协会的员工,日常工作是对帆船、游艇等旅游休闲运动船只专业的代管服务及船只养护管理,包括船只的清洁、维护,为船东出海时配备养护水手等。
家中妻子为全职家庭主妇,一儿、一女,父母健在,另有亲兄弟一人,及其四口之家。
按照人力资源保障中心的网络登记,大约在一个月前,陈友发从夏明游艇协会辞职,有证据表明,陈友发被一位来夏明岛度假的外籍富豪聘为专属游艇养护师,薪酬不菲。
9月19日,八月初八,星期四。
早上10点,不知何故全身酸痛,并呕吐腹泻且高烧不退的陈友发被家人送到了中夏区第一医院,院方初步诊断为普通食物中毒。
于是,便以甘露醇脱水机与高渗葡萄糖等交替静脉滴注,同时并用利尿剂以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但陈友发一直昏迷不醒。
大约过了三个小时,也就是下午1点左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