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再见戏志才(1/2)
“曹……曹使君?”
那几名游骑声音都有些颤,感觉到了梦游般的不真实。这个高恒不是自称曹使君帐下谋士戏志才的好友么,竟然让曹使君这种大人物都亲自带着心腹隆重相迎。虽然曹使君礼贤下士是出了名的,但这也似乎太热情了点吧,难道这位高公子乃是出身公卿世族的名士?
“辽东高恒,拜见曹使君。”高恒拱手施礼。他刚才真是吓了一跳,怎么也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大的阵仗,他原本以为戏志才顶多会出来接自己进去,心中已经做好了暂时受些冷遇的准备。
不过曹操却是快走几步,一把抓住高恒手臂,不让他揖拜,露出如沐春风的笑容:“不必多礼不必多礼。先生大才,难得先生不弃,与我共襄义举,便如大旱之甘露,真乃吾之大幸矣!”
“使君太客气了,恒不过区区一介寒门,思慕使君威名已久。如今冒昧而投,万望使君莫要嫌弃。”高恒看了一眼曹操,这位骁骑校尉顶多一米七的个头,腰佩长剑,一身华服高冠,细眼长须,脸颊微瘦。
乍看上去貌不惊人,但曹操眼眸开合间似有精光,加上久居上位的气度,倒是显得器宇不凡。
曹操也在打量高恒,虽然高恒的实力让他微微有些失望,但不管如何,高恒能在董卓阵营混到吕布军主记、孝廉、督粮司马,至少也证明了这是一个人才。而且高恒年轻,现在实力低不重要,以后总有机会提升,毕竟寒门缺少传承。
而且正是因为高恒的劝说,曹操才有机会将戏志才、荀彧这两大谋主收到麾下,而且还额外捎带上了荀攸。这么一来,曹操自然先入为主,哪怕高恒身在董卓降营,也仍然极有好感。
对于人才。曹操向来都是非常重视,求贤若渴。因为他不像袁绍那样幸运,出身四世三公的天下望族,人脉无数。英杰名士纷纷上门相投,猛将豪强争相归附顺从。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曹操热切地抓住高恒手臂,豪爽地哈哈大笑,“尧光。你与文若、志才也是旧识,倒不用介绍了。这是我族弟夏侯渊,字妙才,现为别部司马,行骑都尉事……”
一般东汉官职前加称“行”,指的便是临时职务。例如曹操是骁骑校尉,行奋武将军事,这个骁骑校尉便是董卓收编西园禁军后授予的朝廷官职,而奋武将军的加衔,则是朝廷不承认的。
袁绍起兵时自号车骑将军。然后所有参与联军都被他上表举荐,授予“行某某将军事”的名头,因为汉家制度,郡兵无诏书不可擅自出境,而将军和中郎将则属于朝廷,不受限制。因此加一个将军或者中郎将的名头,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调动兵马。
至于袁绍的上表举荐,董卓把持的朝廷当然不会批准。不过关东群雄也只是掩耳盗铃而已,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后来汉末群雄互相征伐。也是用这种方法来给自己和部下升官。
夏侯渊乃是宏伟高大的男子,护在曹操身边,对高恒点头示意。
“这是我族弟曹洪,字子廉。现为骁骑司马……”
“这是我族弟曹仁,字子孝,现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事……”
一圈介绍下来,曹操的这些心腹亲信不管内心想法如何,至少都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友善。不过值得曹操介绍的。也就是十几人而已。浩浩荡荡数百人的队伍,足以显示出对高恒到来的礼遇了。
荀彧一脸便秘似地抬头望天,想到以后要和高恒一起共事,那感觉真是什么都别提了。偏偏又是这家伙让他遇上了明主,那么当初被坑骗着传授了望气术的事,也只能扯平了。而且他是谦谦君子,自然也不好背后说人坏话。
“文若先生清减了。”高恒笑嘻嘻地凑了过来。
荀彧勉强挤出笑脸。
然后高恒又看看戏志才,一声“戏师”,听得戏志才悚然恶寒。
“上次阳翟求学,戏师借了一卷《尚书》让学生钻研,如今特来归还。”
“原来尧光曾在志才门下读书,难怪这些时日,志才几次三番为你扬名。”曹操摸着长须,一副笑呵呵的样子,显然是误会了两人的关系。
古代书籍流传不广,尤其寒门士子更是书籍稀少,因此往往为了求学而向人借读。而一些藏书较多的儒士,为博名声,也乐于借书出去,平时也会稍稍指点一下。
例如高恒上一次在颍阴县刘温家中暂住,可以自由阅读其藏书,便属于这种情况。
不过这和门下弟子是有明显区别的,弟子与老师,那是几乎类似于父子的关系,终生不变。而门下学生则往往是名士公开授课,相当于记名弟子,这关系便又浅了一层。
至于门下读书,关系则是最浅的,算是一种半师半友的关系,若是年长者,那么称呼一声先生或者老师其实也没什么问题。但高恒之前和戏志才可是连这层关系也算不上呢。
“这小子,真是无赖,呸呸呸,亏我还想着替他扬名来偿还人情……”戏志才心中破口大骂,若不是众目暌暌,他还真想和高恒耍一下无赖。说到坑蒙拐骗,他戏忠戏志才可也是阳翟的一代大师,这个高恒简直不知天高地厚,居然坑到他头上。
但这里毕竟是联军大营的门口,曹操的举动可是吸引了很多人注意,戏志才也不能让自己的明主丢脸。
此时此刻,戏志才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下来,强行忍住将那卷刚还回来的《尚书》砸在高恒头上的冲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