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学礼知义(1/2)
待宇儿晌午从义学回来,尤在兴奋着,“娘,娘,秦夫子教了我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六个字呢,‘琢’和‘道’都好难写,大妮姐姐她们都写不出来,宇儿一次就写得很好,秦夫子说宇儿好棒呢。”
上学第一天就被夫子表扬,的确是件了不得的事情,“娘的宇儿本来就是最棒的,宇儿好好跟着夫子学字,等到过年的时候咱们就不mǎi_chūn联了,让宇儿写,省下的钱都给宇儿存着,好不好?”
宇儿顿时信心勃勃,“好!宇儿肯定能写好的,秦夫子还说了,玉器是要琢出来的,《诗经》里有一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宇儿戴着的福瓜就是这么琢磨出来的呢,夫子还说人也要跟玉器一样琢磨出来,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蓝怡笑着点头,不禁好奇这秦夫子教学生的方法,他不像现代小学生识字,先学山石田土方等这样简单的,反而上来就教学生这样难认的字,不过宇儿能记住,也是很不错的。
或许,夫子是想教他们一些为人的道理吧。
宇儿接着围着娘叽叽喳喳,“娘,中间休息的时候,周飞孜和牛蛋打起来了,牛蛋的两个姐姐可厉害了,上去就把周飞孜的脸抓破了,秦夫子很生气,让他们四个在后边占了半天,都不让他们坐着写字。”
这帮熊孩子,上学第一天就打了起来,也真是够夫子受的,宇儿叽叽喳喳地讲了学里的事情,直到又兴高采烈地去上学。
蓝怡也有很多事情要忙。随着河流和土地解冻,花匠赵尚景带着老妻和两个儿子回到北沟村,继续住在山坡的茅屋里。赵尚景去年分得了九十多贯的分红,加上他每个月八百吊的工钱,去年一年就有上百两的进项,乐坏了全家人。他听了蓝怡的建议,带着家人一块过来。劲头更足了。
赵尚景的两个儿子都如他一般,都是沉默老实的汉子。大儿子今年二十三岁,小儿子十七岁还没有成亲。他的妻子齐氏看上去是个精明能干的妇人,到了山坡上就忙着打扫房屋,里外收拾得干净利索。
赵尚景带着一家子拜访王二叔和蓝怡等人,蓝怡和林喜商量过后,把赵商景的工钱从八百吊涨为一贯,两个儿子的工钱每月八百吊。这工钱在花匠里已经算是极高的了,赵家四人都感激不已,纷纷表示不止修剪牡丹,连山坡除草等事都有他们来干,蓝怡几人自然是高兴的。
赵尚景回来了,牡丹植株开始解开稻草、清理落叶和杂草后浇解冻水施花前肥,从植株上解下来的稻草也不能浪费掉,直接用铡刀铡碎,和枯叶堆在山坡边上沤肥。
山坡上的牡丹去年秋天分株出来三千多棵。都栽进蓝怡圈起来喂羊喂驴的五亩山坡上,只给毛驴和山羊留了半亩的地方,其余的都种满了。按说半亩的山坡也够几个小家伙吃的。不过蓝怡自知道周卫极家后面的七亩山坡是周卫极家的后,就开始牵着它们到周卫极的山坡上吃草。那里没有收拾好,草木繁盛,正适合放牧。
大家在山坡上忙碌着,三家加起来足有三十多亩的牡丹需要修剪,不过还好人多,手下也都是出活计的,周卫在家时空会跟着收拾,胎已经坐稳的刘氏也跟着忙碌着,大家说笑着。干起活来自然是不累的。十日后,山坡便收拾好了。也施肥浇足了水,这时也出了正月,进入龙抬头的二月天。
蓝怡他们收拾完牡丹后,赵里正便请了赵尚景父子帮忙去收拾他们山坡上的牡丹,赵里正家底殷实,足买下村北的三十多亩山坡,面积快与蓝怡三家的山坡相当,也需要满上好一段日子。陈氏的娘家也圈了十亩山坡用来种牡丹,陈氏和王林喜把自己的山坡收拾好后,抽了几天的时间到隔了周家村西侧的陈家村帮着陈氏家里收拾牡丹。
二月田地里活计更忙,整理田垄准备浇解冻水,空着的田地要深翻种庄稼,从家里和晒卖场往地里运农家肥,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农妇和农夫们大声说笑着打招呼,在青山绿水间显得格外春意勃勃、诗情画意。蓝怡又忍不住手痒起来,写了好几首酸腐的诗词,只等着雷天泽回来品评。
按说义学开学,雷天泽就该回来的,村里人到蓝怡家打听几次,都没有得着雷夫子要返村的消息,都有些焦急。蓝怡并不知道雷天泽的具体地址,没法与他通信,也不晓得他在忙些什么,不过周卫极说雷天泽在京城家中事务繁多,义学这边的事情,怕是难兼顾了,蓝怡为少了一个谈得来的诗友,可惜不已。
蓝怡送了书信到梅县,告知父亲自己将随着商船到梅县,让文轩去祭拜去世的父母,王明哲的忌日在二月初十,现在已进二月,他们该出发了。
贾氏早在几日前就开始整理行装,主要是一路上要吃穿用,整整弄了三大包。蓝怡也将家里、田地里的事情安排好,只等二月初二随着青山商记送青山鲜果的商船出发。
这里最难办的是宇儿,蓝怡他们一来一回只要一月的时间。宇儿刚刚入学,不宜在这时候远行,但是若家里只剩下他一个,蓝怡怎能放心,唯今之计只有将他托付给陈氏,跟着大福一起上下学。
除了宇儿,家里还有一大堆的活物,家里的毛驴、山羊和果下马可以托付给王二叔,已赶到山坡水塘边鸭群可以托付给赵尚景的妻子齐氏照料,但是猪圈里已经一百多斤的黑猪、温室内正在亩着的大红果秧苗、鸡栏的鸡鸭却也需要每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