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继续扩军(2/3)
动,但到后期的一些著名的攻击行动,例如葛底斯堡之役中的皮克特攻击行动,展示了对躲在战壕里的敌人发动攻击是多么无用。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线膛抢得到了大量的生产和应用,这种射程为拿破仑时代滑膛枪两倍,并且能在一千米的距离之外杀死一个人的武器使躲在壕沟里或一个临时建造的掩蔽物后的人可以在很远的距离外向敌人射击,进攻方无法快速穿越它与防守方之间的大片空地,硬冲的话则会遭受重大伤亡。
与此同时,出现于内战晚期的连发枪极大地提高了射速。自然也增加双方军队的伤亡。
其第二个原因则是双方仍然坚持拿破仑式的大规模冲锋战术,这也增加了伤亡,到了战争后期,散兵线战术才成为了标准战术。到了最后,人们为了对抗密集火力,采用了寻找掩蔽物和分散部队两种措施。
美国内战结束后,堑壕战的其他几个要素也相继出现,首先就是1874年发明的铁丝网。它虽然无法造成严重伤亡,但是可以减缓敌人的进攻速度,这就给了防守战壕的机枪手和步枪兵更多的时间来消灭敌人。
第二个出现的是炮火的改善。人类从古代就使用了各种形式的炮火,它从火药得到大量应用至1860年堑壕战出现的这段时间内一直是用来消灭敌人的主要武器,并且还只需要很少的步枪兵支援,但是克虏伯改进的钢制后膛装填式火炮却增加了炮火的杀伤力量。
第三就是高爆弹的出现,它将炮火杀伤力增强了十六倍。
最后是液压式制退器,最先使用它的法国75毫米野战炮极大地提高了射速,进攻方与防守方之间的大片空地成为了无人区,想要穿越的话则会伤亡惨重。
尽管火力的改善和实行征兵制的军队大大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可大多数军队完全不知道这些变化多么具有毁灭性,所以也就没有研究对抗措施。
在后世,一战开始时大多数军队都认为这将是一场短暂的战争,双方都将会使用拿破仑时期的战略和战术,一些骑兵单位被火车送到了前线,而他们的指挥官根本没有想到骑兵在密集的火力面前是毫无办法的。
等到战争开始以后,同盟国和协约国军很快就意识到他们完全错了,正面进攻得到的只有自己人的伤亡,于是便出现了一个有一个绞肉机。
如果说美国的南北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那日本的这次南北战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章。但是与美国南北战争的不为人注意不同,日本的这次南北战争却因为斯蒂文.冯.布鲁斯的介入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斯蒂文.冯.布鲁斯略次向徐卫请求到京都—名古屋沿线检验坦克的实战效果,不过都被徐卫强硬的拒绝,随后斯蒂文.冯.布鲁斯便偃旗息鼓了一段时间。就当徐卫以为他放弃的时候,他竟然说动了德国参谋部组成了一个战地军官参观团,以德国总参谋部的名义请求进入京都—名古屋战线参观。
徐卫可以义正言辞的拒绝斯蒂文.冯.布鲁斯的请求,但却无法无视德国总参谋部的意见,他还希望德国在一战前能够为他培养更多的陆战指挥和参谋人员,于是德国成为了进入京都—名古屋防线的第一支参观团。
德国军官参观团进入京都—名古屋沿线的时候正好赶上维新政府军队实力大涨。而执政政府却因为保甲制度还未建成只有陆军第一师和第二师以及摩托化步兵第一师和机械化步兵第一师三个团不足九万人。
面对维新政府近四十万军队的进攻,执政政府的军队打的是相当的艰苦,不过在这种兵力悬殊非常厉害的战争中德国军官参观团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维新政府的军队虽然已大兵力优势强力将战线不断向执政政府的战线方向推移,但大战下来执政政府伤亡的兵力非常有限,而进攻的维新政府军队却伤亡惨重。
德国军官参观团的成员都是德国在远东最优秀的军官,他们很快就从这种伤亡差异中看出了战壕战的恐怖,在经过几场战役检验之后他们便将这种情况反映到了总参谋部,引起了总参谋部的高度重视。
然而,德国在情报方面做得并不太好,很快这项情报就被他的对手英国获知,然后英国陆军部也紧急组成了一直军官参谋团进入了京都—名古屋沿线,得到了相同的答案,最后这项情报又传到了法国的手中,于是战壕战的真实情况不再是一项秘密,为各国所探知。
战壕战秘密的泄露其实并不是徐卫想要的,这会让同盟国和协约国在发动世界大战的时候出现犹豫,甚至会在战争出现僵持的时候量大军事同盟出现何谈现象,从而无法达到消弱欧洲列强,使自己在亚洲崛起的目的。
不过相较于战壕战的秘密,徐卫更害怕坦克的秘密被列强所知,于是他思虑之下便决定更改了用坦克部队突击一点,然后让华人军队和日籍军队跟在其后扩大战果的军事计划,开始致力于打一场符合一战水平的战壕战。
战壕战打的就是人力和财力,在财力方面徐卫自然有信心完爆维新政府八条街,但在人力方面他却相形见绌,随后他便想到了一条绝户计,增加日籍军队的比例,以连续不断的添油战术将对面的维新政府拖垮,于是便有了第一批日籍军队由两个师的预算变成了四个师。
按照徐卫的计划,这四个师只不过是用来探路的,随着四个师的不断消耗将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