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游说尤利娅(1/3)
“嫁给你?”尤利娅被徐卫的话惊得目瞪口呆,一手捂着嘴,一手指着徐卫问道。
“对,嫁给我,让我们的儿子去延续你家族的荣光!”徐卫斩金截铁的说道。
“可是你已经有这么多的女人了,你还……”尤利娅说的这里,也不知道继续怎么说了。
“我知道我很花心,但你和我相识这么久,应该知道我的性格,我对我的女人的宽容虽然不能说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我不要求你们待在家里相夫教子,也不要求你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你们依然可以做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最求。”徐卫看尤利娅没有断然拒接,开始谆谆善诱道。
徐卫的话并不是无的放矢,在女权主义虽说已经抬头,但依然只是一些空洞的口号,就连最开放的美国都没有让女人取得选票的资格,女人的工作大多是纺织、护士之类的最底层工作,甚至在英国还有女矿工的存在。
其实在以前,就连护士的工作都是要男性去做的,当时在欧洲形成了很多以护理工作为主的宗教性质的骑士团,但是在十六世纪后期,宗教改革使修道会支持下的医院逐渐消失,新建立的医院照护水平日渐下落,护理由缺乏训练的妇女担任,男性护理人员此时主要负责照顾隔离患者,如麻风病和精神病患者。
真正创立系统的护理工作的人叫南丁格尔,她生于一个名门富有之家,家境优裕,她的父亲威廉.爱德华是一个博学、有文化教养的人,母亲芬妮.史密斯,也出身于英国王族,不但家道富裕,更是世代行善,名重乡里。
南丁格尔的父亲毕业于剑桥大学,谙熟数学。精通英、法、德、意四门语言,除古典文学外,还精于自然科学、历史和哲学,擅长音乐与绘画。南丁格尔自幼便在家庭里接受教育。
她母亲对她很不满意。因为她无意于婚姻,她在当主妇、文学家、护士三者之中游移不定,最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选择了当护士,随后她的父亲每年给她500英镑让她能在工作之余。过着舒适的生活。
南丁格尔年轻时,随时有人服侍,活在舞会、沙龙,以及与贵族们的周旋之中,虽然表面看来是令人称羡之生活,但南丁格尔内心却一直感到十分空虚,觉得自己生命活得毫无意义,一直到她决心选择为人服务的护士,当作自己一生的天职后,她才强烈感受充实的生命意义。传说南丁格尔曾听到上帝对她说话,要她成为护士,才选择这条道路。
19世纪50年代,英国、法国、土耳其和俄国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英国的战地战士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二,于是南丁格尔主动申请,自愿担任战地护士,随后她率领三十八名护士抵达前线,在战地医院服务。
有一次,南丁格尔一边给伤员换药。一边安慰他,伤员感动得流下了泪水,这时候一位少校军官进来把南丁格尔叫了出去,带着满脸不屑说:“小姐。你还是回伦敦去吧!你就是治好了伤员,他们也不可能再上战场了。”
“为什么?”南丁格尔不解的问。
“你想,一个动不动就流泪的人,能冲锋陷阵吗?你和你的同伴把他们娇宠坏了!”
“不!”南丁格尔说,“在我眼中,他们是人。是兄弟,他们受伤了,应该得到护理和安慰。”她竭尽全力排除各种困难,为伤员解决必须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对他们进行认真的护理。
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伤病员的死亡率就下降到百分之二点二,每个夜晚,她都手执风灯巡视,伤病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
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回到英国,被人们推崇为民族英雄,并且还受到了政府四千英镑的奖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资金,于是南丁格尔用政府奖励的这笔英镑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随后她又创办了助产士及经济贫困的医院护士学校,被人们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南丁格尔将自己的一生致力于护士事业,劳累之下以至于双目失明,不过她的在当时算是鹤立独行的性格虽然给她带来了大量的荣誉,却也注定了没有任何一个在身份上与之匹配的男人愿意接受这个一个整日抛头露面的女人,从而造成了她孤独的一生。
人类社会历史上,人权的概念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但人权概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包括女权,例如法国1789年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中,人权的含义只是男人的权利。
世界妇女解放运动推动女人的做人之权从边缘进入主流,使女权成为整个人权的重要内容,而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等国进入到机器工业大发展的阶段,以大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了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而巨大的发展。
同时,在产业革命的影响下,先进女性冲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束缚,走向社会,拥有与男子同等抗衡的社会分量,然而新兴的男权政客依然蔑视妇女,于是她们开始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
到目前为止,在欧洲和美国已经相继出现了女校,女人终于有了受教育的权利,但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和亚种中部的伊斯兰地区依然没有多大的改善,女人在男人的眼中永远都是一种附属品,甚至可以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