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危如叠卵 (二)(2/2)
岸防线其实有一个宽达五公里左右的漏洞————这里只有巴军两个连据守。跟其他方向动不动就整团整旅的防御力量相比,这点兵力算是寒酸了。这是一个深入整道防线纵深的港叉,地质松软,水草比人还高,对机械化部队来说,这里完全是一座牢笼,巴军认为在这里放两个连已经是太过慷慨了,只要因陀罗人不是猪,都不会选择在这么一个鬼地方突破,那跟自寻死路没有区别。然而,他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恰恰就是中将想要做的。霍希尔中将对杰卢姆河的地形、水深、流速、植被等等数据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几十年如一日的情报积累在这一刻得到了双倍回报,让西线北集群事半功倍。鉴于地形限制,霍希尔中将只好动用轻型两栖坦克和两栖装备运输车作为第一波兵力投放载具,当然,这些轻装部队得在突击队干掉巴军的反坦克火力和机枪堡垒后才能上阵,否则一具火箭筒就能将这些薄皮棺材打得稀巴烂。打先锋的突击队划橡皮艇渡河,橡皮艇实在不够就干脆武装泅渡,反正不能惊动敌军,否则必将前功尽弃。突击队扫清滩头,轻装部队上岸后,马上向北向南横切,将据守在杰卢姆河防线一小块舌形突出部的巴军第11步兵师一个营孤立并歼灭,然后工兵部队在这个舌形突出部抢修浮桥,主力在最短时间内过河————这里河面最狭窄,架桥工作量比较小,短时间内架起三道浮桥都不是什么难事。前面说过,巴军已经胆寒,一旦主力渡河成功,巴军还能有多少死战到底的勇气,实在值得怀疑。
为了达成突然性,中将还大胆的决定将轰炸时间放在突击队和轻装部队得手之后。也就是说,这次来之不易的战略轰炸机支援不是用来破坏巴军防线,杀伤巴军人员,而是用来防止巴军反扑,保证主力部队顺利渡河。
哈林德尔上将对这个计划极为赞赏,称赞“这是一个可以媲美仁川登陆的作战计划”,马上批准不说,还拼上了老本,调来五十辆两栖坦克和装甲车,以支援霍希尔中将。得到战区司令部的大力支援,霍希尔中将大喜过望,对自己的作战计划作出大幅修改:两栖装甲部队成功渡河后,一部自北向南横切,抢占渡口,一部顺着撕开的缺口继续穿插下去,直到将巴军防线打穿!这个港叉是如此的深入西岸防线,一旦到手,杰卢姆河防线就深深的凹了下去,打穿它都不是不可能。至于用轻装部队去啃如此牢固的防线会付出多
大的伤亡就不是霍希尔中将要关心的了,这支轻装部队在西岸防线制造出最大的混乱,牵制尽可能多的巴军兵力就是他们的使命,被巴军全歼是不是他们的宿命,只有湿婆大神才知道。
“为什么不把两栖装甲部队当成运输船队,用来运输兵员和物资?”哈林德尔上将似乎给吓到了,下意识的问。
霍希尔中将说:“时间不允许啊······没有轻装部队的支援,单纯的步兵想横切战场,割裂巴军防线,那简直就是做梦。如果不能尽快扩大缺口,运输再多的士兵上去也只能挤在河边,巴军一通炮火覆盖就能将我们好不容易才投送过去的兵力炸个精光!用两栖装甲部队向西线输送兵力的机会只有一次,第二次就不灵了!唉,如果有足够的直升机就好了!”
哈林德尔上将紧皱着眉头。又是一个逆水争雄不胜则亡的计划,只怕负责为主力打开缺口的突击队和轻装部队能活着回来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了吧?这场该死的战争,到底还要吞噬多少因陀罗士兵的性命?
上将一阵烦躁。这场惨烈的战争已经拖得太久了,消耗了因陀罗太多的兵员和资源,看来维尔京中断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因陀罗的底子太薄,严苛的种性制度和差劲的国民体质使得这个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可战之兵并不多,动员能力远不及一流国家,如今光是陆军就有六十万大军压在西线,内线机动力量基本被抽空,一旦北线有变······他打了个冷战,简直不敢再想下去了。扪心自问,巴基斯坦危在旦夕,因陀罗何尝不是在走钢丝,危如叠卵?只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正视这一情况,情愿沉浸在毒药一般的胜利喜悦中罢了。但是现在他还有选择么?伊斯兰堡就在眼前,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也只有硬着头皮硬闯,直到攻陷这座城市了。如果现在他想要回头,维尔京中将的下场就是他的明天!
原来在这知不觉之中,因陀罗已经被逼到了不胜则亡的地步了啊······熊猫,算你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