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夺鼎1617》

79文学网(79ks.cc)

首页 >> 夺鼎1617 () >> 第二百八十九章 晋商的惊讶(续)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9ks.cc/31258/

第二百八十九章 晋商的惊讶(续)(1/3)

三星已经向南,夜色如水。

喧嚣了一整天的顺化城变得沉寂了下来,只有街道上的灯火,和巡逻走过的士兵、巡警们依旧忠于职守的为这座城市担负着守卫者的角色。

院落里,墙角的几株芭蕉树巨大的树叶在微风之下沙沙作响,充当着最好的催眠曲。

在几个房间里,传来了或是高亢,或是低沉,或是细微的鼾声和梦呓声。

但是,黄大掌柜却是睡不着,几番辗转反侧之后,又觉得屋子里有些气闷,索性披衣起身,到院落里乘凉。

“大掌柜的!?”

那芭蕉树树影里,黄大掌柜的一个伙计一样是夜不能寐。

见大掌柜的走了过来,急忙站起身来行礼。

“小乔?你怎么也没有睡?”

被称为小乔的那伙计面露苦笑,“睡不着啊!大掌柜!今天听到的事情,比之前听这些江西老表们说的要震惊多了!”

在泰丰楼,听那些匠师讲述了对于农民手中的余粮收购制度,南中军采取三倍市价收购的制度来保证农民的利益,虽然用工业劵来支付很大一部分,但是,这工业劵在黄大掌柜的这些晋商眼中,便是如同老前辈们通过粮食换取的盐引一样。属于有价证券!

普通百姓可以用这些工业劵到各处商号去购买自家需要的各类物资。这无形之中便在市面上有着数百万流通的资金,给南中军手中的各个工厂提供了强大的购买力。通过对农业进行补贴的政策手段。为工业产品制造了市场。

而不是像开中法那样,用食盐这种国计民生的必需品来换取边防需要的粮食布匹马匹的各类物资。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被南中目前采取的这种方式甩下了不知多少条街!

不过,守汉的这个办法,也是经过了数百年无数政府经验教训换来的。

政府通过高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低价卖到市场上,进而达到稳定市场、稳定社会、稳定农业与农村、提供和制造工业产品市场的目的。

而在天朝建国之后数十年一直都是执行的这种高价进、平价出的政策,国家担负着稳定粮价、稳定农村的角色。而到了某位经常发出豪言壮语,让普通百姓忍受阵痛的大佬当政时,悍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取消了粮食收购补贴政策,将粮食价格全面推向市场,可怜普通农民,一方面要面对高价的农药化肥种子,一方面要含泪面对低廉的粮食收购价,还要遭受西方以石油为基础的农业大公司的围剿,他们的农产品成本、价格。都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所能够比拟的。

一时间,这才有了农民真惨、农村真危险这样的话。

而这样的做法,是三百多年前的晋商们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缘由的。他们本能的觉得,这绝不是往街上撒钱式的白痴做法,但也绝对不是所谓的德政,这其中的奥妙。只怕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秘密。

“小乔,你觉得这钱品相、成色如何?”

黄大掌柜将手中握得温热的一枚南中通宝递了过去。

不料,小乔一阵苦笑,张开手掌,掌中赫然是同样的一枚通宝。

“咦!小乔!居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这通宝不论是铜料、品相、质地、甚至重量。都不亚于永乐通宝和崇祯元年发行的通宝。比起时下内地流通的各种跑马铜钱、私自铸造的沙壳子私钱要强盛百倍。

“咱们出来之前,几处铺子的大掌柜都写信给我。说这个钱已经在各处有流通,很多百姓已经不大愿意用跑马崇祯,很多相与们也要求使用这个钱。小乔,你觉得这个钱里,钱息如何?”

“大掌柜的意思是?打算运一批钱回去用?”

两枚铜钱并排摆在石凳上,借着墙外的灯火、头顶的月光,二人细细的观察这两枚铜钱。

一枚是泰丰楼找回来的零钱,除了用于打赏伙计们之外,黄大掌柜悄悄的将同他们谈天的那桌匠师们的酒饭钱也一并结算,并且在柜上存了十块银元,“以后这几位先生来贵店用饭,便是小号请客了。”

另外一枚,则是小乔在街上买报纸和南中流行的各种话本、书籍换回来的零钱。

从不同渠道来的两枚铜钱,上面的铭文、图案、同样的清晰,在二人手中各自掂量了一下,重量别无二致。

“咱们大东家也曾经自己开炉铸钱,我也曾经到过官家的钱局去看过,方才想了半天,死活也想不出这么整齐精美的铜钱,是如何大量铸造出来的?”

黄大掌柜的脸上,透过树叶的疏影,小乔可以清楚的看到满脸的落寞。

“不光是铜钱,还有银元。在出发的时候大东家特意写信来,说在辽东,不管是官军还满洲兵,都要银元才可以。要咱们想法子弄银元回去,也好开炉仿造。”

也难怪各处都要收银元,同晋商见识过的西洋银币相比,南中银元明显做工比西洋银币精致的多,真不知道是怎么铸造出来的。正面是汉字大写的壹圆,背面是一朵菊花,然后菊花上面写着大明南中铸币厂,下面写着崇祯某年铸的字样。菊花花瓣丝丝分明。这么精致美观统一的银元,到底是怎么铸造出来的,黄大掌柜的百思不得其解。

南中银元不但品相美观,更加要命的是成色极佳,远胜户部的足色纹银,即便是内帑的细纹银的成色跟这银币比起来都颇有不足。难怪京城中官员太监们收礼行贿都是以南中银元为标准。

“大东家说得极其有道理。不过,今日

状态提示: 第二百八十九章 晋商的惊讶(续)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