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兰花劫指(三)(1/3)
羽少问道宏泉大师:“何为四圣谛?”
&为梵语,审实不虚之义,如是不颠倒,既是真理。一、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二、集谛: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三、灭谛:说明解脱与证果。四、道谛:说明离苦的道路。因是佛陀所说后世之人称之为圣谛”宏泉答道。
羽少问:“何为苦谛?”
宏泉答:“众生经常被无常所患累、所逼恼,所以说是苦。芸芸众生可分为五类:地狱、恶鬼、畜生、人、天人,称为五趣;加上阿修罗,和称为六道。众生身心为有情世间可分三界为欲界、色界以及无色界。地、水、火、风和日月星辰以及光、声音、风、冷、热五力称之为器世间。凡所造作都是无常;无常必然是苦,不自主,不自在;众生对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不能做主,所以称为苦处。佛陀概括为八苦,既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及五取蕴。”
&曰众生皆苦”羽少继续问:“何为集谛?”
宏泉答:“苦的生因,集生死苦.佛说我们有八万四千烦恼,概括为六根烦恼有十惑,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嗔就是生气,欲丢还留。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贪、嗔、痴,’称为三毒。傲慢炫耀称为慢,和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合为十惑。业所造成之果报称为业报,都所谓集。此中造作之心有善、恶、无记三种业报。求生、求存、求再生之造业,为生命能继续延续向前迈进。”
羽少问:“何为灭谛?”
宏泉答:“佛说涅盘是诸法实相,所谓‘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世间一切皆由因缘和合而生,皆是无明烦恼,而我们因迷惑眼前事物,实相是离有无之不生不灭,证得涅盘。阿罗汉证悟涅盘,无一物可得。”
羽少问:“何为道谛?”
宏泉答:“道是出世间的因,解脱苦的方法,通往涅盘之路称为道。八正道即道谛。”
羽少问:“何为八正道?”
宏泉答:“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为八正道,广义上为三十七道品。”
羽少问:“何为道谛?”
宏泉答:“缘起,梵文,也称十二缘起支,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叫做十二因缘。为行缘无明、识缘行、名色缘识、六入缘名色、触缘六入、受缘触、爱缘受、取缘爱、有缘取、生缘有、老死缘生。”
宏泉大师的弟子也已经昏昏欲睡,听着师傅和羽少的一问一答,如坠云里雾里。宏泉并不责怪弟子的不敬,继续说道:“十二因缘者。一无明。谓烦恼障烦恼道。二行。业障业道。此二支属过去。三识。托胎一分气息。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质。五六入。六根成。此胎中。六触。此出胎。七受。领纳前境好恶等事。从识至受。名现在五果。八爱。爱男女金银等事。九取。是见一切境界生取著心。此二未来因。皆属烦恼。如过去无明。十有。业已成就。是未来因属业道。如过去行。十一生。未来受生事。十二老死。此即是四谛。所以重开者。以缘觉之人。先观集谛。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十二支与四谛相合。”
羽少说道:“大师说得透彻,在下愚钝,也只能慢慢体会了。”
宏泉笑着回道:“一切众生皆具如来众生智慧德相,以迷悟不同,升沉迥异,如来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说无量权实顿渐,大小偏圆之法。实则无非令众生悟本有之佛性,脱离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师谈禅机,在下一片懵懂。”羽少说道。
宏泉大师笑着不语,起身遣散弟子,挥挥手让羽少进入禅房,赠给他一本昭明太子的手抄摹本《金刚经》,是宏泉大师的亲笔摹本,字体‘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字如其人,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予公子痴迷经书,但求公子体会其意,心有苦闷,就翻阅几章,以公子悟性,可解一二。”宏泉说完挥手送客。
羽少离开宏泉大师的禅房,把宏泉大师赠送的手抄本金刚经放入怀中。第二天宏泉大师清早出门,云游四海去了,羽少也没见着他。一众人惜别昭明院寺,继续着苦乐行程。
羽少年轻气盛,一腔热血,自觉对名利不屑一顾,可内心还是蠢蠢欲动,想着成就一番大事,对兵家阵法如此兴趣,怎么会心如止水,看破红尘呢。虽然知道些儒释道经典典籍,但真面对宏泉大师的禅机,也就不明就里,一头雾水。《金刚经》如此晦涩羽少估计是看不下去的,可对宏泉的书法倒是钦佩不已,看他书法心若明镜一尘不染。没有几十年的造诣,和内外清静的心境是不可能达到的境界。
几人走走停停,走马观花,都没什么要务,时间有的是。大盘山终年大雾弥漫,四周起伏的群山古树参天遮天蔽日,鸟兽出没人迹罕至,前方已经没有了路,只能按着星象来确定走位。几天几夜的风餐露宿,磨砺了大家的意志,这可比起报仇绝斗来的更加惊险,加上时不时的绵绵细雨,落在树叶上化作水滴迁流而下,把大家的衣裳都浸透了,晚上大风起来,浑身嘚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