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章 只要有他在事情就多了(2/3)
不会缺钱,因为“回春堂制约”一个企业,就完全可以养活卢江财政。但是,不要西川师大的钱,那又要他们的什么呢?不过,赵无极马上为胡永生解了惑。“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是因为他有大师,大师有大学问,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精英人才。这个,才是大学的优势。大学与地方合作,理应建立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离开了这个基础,合作是不长久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嗯,你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我们要用卢江的优势去弥补西川师大的劣势;而西川师大则用他们的优势来回报我们的支持。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
“胡书记说得好。我是这样想的,西川师大不是大学吗,我们要求他们的,一是要求给我们多分配一些学生来;二是请西川师大给我们县上的教师、工厂工人等进行学历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技术水平;三是请他们的教师或实习学生,帮我们培养新的产业工人。
我有个预感,卢江的工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需要大量经过培训的工人。而目前的培训,如果仅仅依靠企业来办有可能不行。有些内容由企业培训可以,但有些内容,得由政府出面来组织培训。
四是请西川师大的相关教授专家。对我们卢江企业与经济发展,进行技术、管理方面的咨询。也就是说,完全可以请西川师大成立一个针对卢江发展的科技顾问团。”
“五是可与西川师大合作,在卢江办一所技术培训学校。费用由我们出。教师由他们出,当然也由他们发放文凭。”
“当西川师大每答应一项,或者做出相应的成果。卢江可以给予西川师大适当的经费资助,或者,卢江就直接为他们在卢江的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就可以了。”
赵无极说到这里,等于就说完了,至于卢江到底需要一些什么样的专业顾问或人才等,还得经过调查研究才能决定。
“他们后天就来了,明天,你能不能拿个建议初稿出来,我们先讨论一下?”胡永生虽然觉得赵无极的建议中有些内容可能比较难办,譬如多分配一点学生的问题,可能就不行。
但这个问题,在赵无极看来,大学生走俏的时间最多还有10年,以后就难以找工作了。而且,赵无极还想借用重生之手,将大学扩招提前。
大学扩招,是历史趋势,没有每年500万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支撑,后世的华夏经济根本就不要想在那个特定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学生不包分配,也是历史趋势,因为扩招,必然无法保证分配;因为个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涌现,包分配事实上也行不通。
“我下午就把方案送到您办公室来。”赵无极说道。
“呵呵,那行。”胡永生笑道。有了赵无极,这个县委书记也当得轻松多了。卢江有了这么多想法,对于西川师大来说,也是一个“压力”,卢江有这么多需求,你们满足不了啊?
因为赵无极是西川师大毕业,前世的时空,他对这所学校也是非常关注的。现在想来,当90年代各大学都在变革时,西川师大虽然也在变革,但有些专业却相对落后了。譬如计算机专业,西川师大的数学系本来也非常不错,但后来这个系虽然改成了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但由于师资力量储备不足,即便在西川,这个学院也算中沦落了。
如果西川师大愿意就上面的内容与卢江合作,赵无极到是可以为其提供一些办学思路。
确实如陈洪仁所说,赵无极很在乎卢江的事情。赵无极最初在凤山工作,现在还是凤山乡党委书记,那么,他就要把凤山建成全国山区乡的样板;现在,赵无极又是卢江县委副书记,他自然有义务把卢江建设成为内地县发展经济的样板。
至于这个样板别人是否会模仿,赵无极只能是在哪座山唱哪首歌,他管不了的事情,他不会去管。
要说前世时空的那些官员,真的不在乎老百姓的利益,似乎也说不过去。譬如他们要求农民种柑桔,种冬瓜之类的,其主观目的也肯定是为了农民好,当然也有捞政绩的想法在内。
但是,华夏的官员总是缺乏一种思想,一种主见。譬如学习别人的经验,就容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照搬照抄,凤山有什么,他们也要搞个什么;二是模仿学习的过程中走样,搞成了形式主义,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劳民伤财,老百姓不但得不到实在的利益,还遭受损失,自然就抛弃了官员。
8月11日上午,卢江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研究与西川师大合作的相关内容,出席会议的除了县委常委外,还有非常委的副县长。这个会议,实际上县委主持的工作会议。
当胡永生说了会议主题后,县,常委会不是已经作出了结论吗?”
不要怪安福林,这事儿,他作为一个县长,事先不知道,也确实是胡永生的问题,他应该先与安福林通通气。
“胡书记,我觉得安县长说得有理,这个芝麻大点的事儿,已经有了结论,何必再开会研究呢?”这次出声的是县委副书记郑丹强。
显然,郑丹强也不支持这种事情。
“大家还有没有意见?”胡永生笑迷迷地问道。胡永生也是持有尚方宝剑的。他昨天下午拿到赵无极提供的方案后,立即通过办公室的传真直接传到了省委书记柳伯益同志的办公室里,而在晚上,柳伯益才把电话打了过来:“这个方案,我已经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