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想必也是个极刚强的性子(2/3)
让给自己骑,知道自己喜欢听笛子,他就命令军队里最好的吹笛人来吹给自己听,知道自己心痛克善,他就派了专门的伙夫做克善爱吃的饭菜。知道自己的心底永远有深深的痛,他就陪着自己坐在营火边,常常一坐就是好几盏茶的时间,他会说些他家里的事情给自己听。关于权威的老夫人,调皮的珞琳,率直的骥远,还有他那贤慧的妻子雁姬……自己听着听着,就会听得出神了,然后,自己也会把自己的童年往事说给他听,他也会不厌其烦的、仔细的倾听,因而,他们对彼此都非常非常熟悉了,自己对他的家庭也了如指掌,家中的每一个人,好像都是自己的亲人一般。
而现在,自己来到了京城,又进到了宫中,只是身边没了努达海,他要去拜见皇上,而自己和克善,则要来拜见皇太后。
身着一身的素服,新月牵着克善,走进了宁寿宫的正殿,跪地行礼,因事先有人告知她皇太后不会汉语,所以她用的是满语,“奴才恭请太后圣安。”
皇太后虽然对这样的新月格格有些意外,但还是慈祥的说道,“来,到近前来。”
新月牵着克善往前走了两步,就停下了。
皇太后的声音又放柔了些,“靠近点儿,不要紧的。”
新月这回领着克善一直走到了皇太后的身前,屋子里的其他人就不禁互相看了看,皇太后虽也微微一愣,倒也没在意,反而分别执起了他们两个的手,怜惜的说道,“小小年纪,苦了你们了。”
听到皇太后安慰的话,新月就不禁泪盈于睫了,而克善,则是干脆抽抽咽咽的哭了起来。
其他人又在互相对看了,讷敏也是在心里一皱眉,这宫中可是有忌讳的,当初孝懿皇后崩世,四阿哥和自己想素服三年,还需向康熙请旨求准呢,现下他们姐弟俩这么穿着也就罢了,念着他们全家殉难,皇太后和皇上也不会太计较,可是这话还没说,就哭哭啼啼的,这个规矩可是......,也不知这端亲王府是如何教导孩子的,八岁,在民间还可以说是孩子,在皇室宗亲,以及有些权贵的人家,差不多的规矩也该开始学了,再悲痛难过,有些场合却还是要忍的。
皇太后又微愣了一下,但还是很和蔼的说道,“哭吧,悼念亲人,还管什么规矩呢。”
要是正常的情形,皇太后这么说了,下面的人就该为自己的失态,请皇太后降罪或是恕罪了,然后皇太后再说几句安慰的话,这个情形就可以过过规矩,新月这个做姐姐的,也该代他做表示才对,可是她却打头忍不住了,一下就跪下来,伏在皇太后的膝头上真就那么哭起来了,克善见姐姐都如此,自然也是有样学样,于是皇太后的两个膝上,就一边趴了一个,这下可真让她有些无措了。
皇太后并不是一个伶俐的人,实际上她是太不伶俐了,否则也不会在紫禁城住了这么多年,却连汉语都不会说,要不是太皇太后护着,要不是董鄂妃逝的早,只怕她这个皇后之位也够呛能保住,还好,她有后福,康熙登基之后,对她尊敬有加,自太皇太后崩世后,一般**里的事儿,也会跟她说一说,她若是开口说什么事儿,基本上也不太驳。
当然,皇太后也知道自己的能为,所以并不会轻易开什么口,更不会多随便管事,但在有需要的时候,她还是愿意为康熙分忧的,就象这次,康熙对她说,端亲王是为国殉难的,对他的后人,可以多优待些,所以,她才会如此温言抚慰,可没想到,这姐弟俩却是不按常理的来,一时间倒把她弄得不知所措了。
ps:
这一章里,引用了些原文,虽做了些修改,但肯定没有改变它本来的意思,我觉得即使再认为这些人做事不对,可他们的行事也必是有缘由的,所以借此将原文中的情节以及新月的心理历程做了交待,只是我怎么写,怎么还是觉得不对劲儿,这父母家人全都遭获大难,新月是怎么有心情听笛子、骑马的?请特别注意,做这些事的只是她自己,并没有带她那个八岁的弟弟。
还有,就算努达海救了她的性命,对新月来说,他也仍旧只是个陌生人,一个陌生的男人,一个与她无亲无故的陌生的男人,她是怎么能就那么投入他怀里的?这样的事儿,只怕是现代的女子都未必能做得出来吧?更别说她还是古代皇室宗室里的格格了。况且,就撇开他们的身份不提,只说那是在军营,军营里是有人巡哨的,他们两个就敢大晚上的那么抱,那么一坐就是好几盏茶的时间,这古代的男女大防在他们那里想来也真就只是空谈了。
唉!原文的字句乍一看好象有理,可再一看就满是吐槽点,真要细数下来,那就又得一章了,且只说两个本章没有提到的吧,这是原文里没有的,而是电视剧里的情节。
第一,新月格格可能是累、可能是惊、可能是悲痛之极,当然更可能是这些都加在了一处,总之是她晕倒了,然后,努达海就将她拥在怀中,同骑一骑了,我就说,即使军中没有轿,也没有车,但做个简易的担架总还是可以的吧?要不要把个亲王家的格格就那么在众目睽睽之下抱在怀里啊?
第二,其实这个在本章中也略有提及,就是那个两人相拥的夜里,努达海脱下来披到新月身上的披风,在电视剧中,那是大红色啊,大红色,一个全家刚遇了难、又夜夜为思念亲人而睡不安枕的人,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心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