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提前布置,迷惑崇祯(1/2)
最终于从文只从徐光启那里拿到了他的书籍着作,而孙元化已死,他的儿子们对大明十分失望,决议前去刘元昭那边效力。/p
他有三个儿子:孙和鼎、孙和斗、孙和京。孙和斗,屡次谢绝父亲部属的举荐,不愿为官,潜心整理父亲的文稿,编成《水一方人集》。/p
孙和斗也是被兄弟们劝着,要是崇祯发现他们在刘元昭把边,肯定会派人来找孙和斗,留在大明十分危险,还不如去刘元昭那边处理父亲的文稿。/p
于从文在一旁说道:“令尊曾为大明建设炮兵,吾皇也很重视,急缺像你们这样的人才,到了吾皇麾下,你们的才能就有用武之地!”/p
孙和斗叹了一口气:“去,是要去的,但是孔有德他们麾下有大批人原是我父亲麾下,有一群精锐炮兵,可惜了他们啊。”/p
于从文点头道:“你们放心,我这就向陛下请求支援,尽量救出这批炮兵。”/p
孙和斗拱手道:“如此,在下在此谢过。”/p
孙元化就是因为孔有德在登州的叛乱导致孙元化被杀,而孔有德最后投靠满清,为满清带去了先进的火器,以及炮手。/p
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率清兵攻大凌河(今辽宁锦县),祖大寿围于城内,粮尽援绝。孙元化奉命派兵赴援。/p
孙元化抚登时,辽人避战乱居山东者十万余人,孙认为辽人可用,重用了一批辽将,今要赴援辽省,急令孔有德以八百骑赶赴前线增援。/p
然登州辽东兵与山东兵素不和,孔有德抵达吴桥时,因遇大雨春雪,部队给养不足,士兵抢劫哗变。/p
孔有德受毛文龙旧部李九成之子李应元的煽动,在吴桥发动叛乱,史称“吴桥兵变”。/p
后孔有德倒戈杀回山东半岛,连陷临邑、陵县、商河、青城诸城,率兵直趋登州。/p
孙元化急令张焘率辽兵守登州城外,与总兵官张可大发兵抗击,两路成合击之势。/p
然张焘与孔有德旧识,张焘的兵卒随即投入孔有德行列,而张可大部大败。/p
与孔有德是旧交的登州中军耿仲明、陈光福等,举火开门响应。/p
崇祯五年(1632)一月登州失陷。总兵张可大自杀,孙元化战败自刎未遂,为叛军所俘。/p
囹圄中的孙元化对孔有德等叛将晓以利害,明以大义,孔有德回心转意,请求招安。/p
朝廷也同意孙元化带罪招抚,但巡按王道纯藏匿了诏书,叛军长时间求招安不得,复乱。/p
孙元化又说服叛军,让他回朝陈明真相。/p
孙元化返京之际,王道纯袭击叛军,乱事扩大。兵变发生后,朝中多言孙元化已反。/p
三月孙元化、余大成等人被逮至京师镇抚司,为政敌余应桂、李梦辰、路振飞所陷害,狱中曾遭严刑。/p
至此,孙元化有口难辩,被崇祯以祸乱之首判处死罪。首辅周延儒欲免元化死罪,求救于徐光启,终无法挽回。(《明史》卷248)/p
最后余大成、宋光兰、王征等遣戍充军,崇祯五年七月二十三日(1632年9月7日),孙元化与张焘同被处死。孙元化在北京西市斩首,年仅51岁。/p
他的冤死一事,被其子孙和斗写进了《国恤家冤录》一书。遗体被儿子和部下迎葬于嘉定南门外的荒圩中,坟前立有一方石碑,上书“佥都御史孙元化墓”。(宋伯胤《孙元化着述略述》)/p
汤若望曾在孙元化死前乔装成送炭工入狱探望,为其最后告解。孙元化是天主教徒,圣名依纳爵,一生重视西方科学,为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之死,代表西方军事专家派淡出明朝军队。/p
孙元化短短一生,有两事影响历史。一以炮术报效国家,近则有功辽防,远则有利西学传播。二开教嘉定。两事均与教士东来、西学东渐相关。/p
可惜崇祯再失能臣,也可见明末朝争之残酷。/p
刘元昭得信,知道孙元化以死,也是哀叹,如此能人,若在自己麾下,可为助力。/p
他不至于要把训练炮兵一事托付给佛郎机人了。/p
而对于孔有德一事,刘元昭十分关注,若是让孔有德真的带着这伙掌握了火炮炮击的炮兵到了满清手中,简直就是如虎添翼。/p
上回就是连夜炸毁了皇太极的红夷大炮,才逼得皇太极与自己血战。而且一开始炮轰,皇太极这边也是击中率不高,打不破自己的坦克营,才不得已撤军。/p
一旦被皇太极追平,刘元昭将陷入苦战。/p
如今时间已经是九月了,蒙古这边已经是天寒地冻,他有点想像皇太极一样,从喜峰口一路杀进京畿,然后打到山东去。/p
不过他也怕皇太极趁机堵住喜峰口,与他一战,此时明军的勤王大军也会赶来,风险太高了。/p
不得已找来文书义道:“登州孔有德部虽为明廷叛军,但是他手中有一伙精锐炮兵,你可派人前去招揽,朕会派特战队配合。/p
一旦孔有德突围上船离开大明,不管你什么手段,一定要让这伙炮兵全死,绝不能让他们落到皇太极手中。”/p
特战队,已经扩展到三千六百人,刘元昭手中有一千二,乌兰城有一千二,归德城也有一千二。/p
文书义领命之后,吩咐自己心腹李福天去办此事,同时与特战中队长赵德全一同离开云中。/p
刘元昭知道孔有德会在明年投靠满清,他觉得这是个挑拨崇祯与皇太极之间关系的机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