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28、129章(5/5)
身后,见他这样走了,也没有喊他,只是默默地沉思着。他今天一早就上了东山岭了,已采了大半篓子的苦苣菜。
苦苣菜可是个好东西。不仅是老百姓的救命草。逢上灾年常吃它,而且还是一味好药。它性寒,味苦,清热解毒。特别适合春天里吃。用水煎服可以治菌痢,配上灯心草。可以治喉炎。还可以与红藤相配。甚至用它还可以治疗产后瘀血腹痛等症。
四娘的眼睛最近常伴有眼痛的症状。这让他很忧心,如果按师傅从前所说,四娘的眼睛应该早就好了的。为什么她现在还是看不到东西呢。别说看不见,连一点光与影也没有反应。
他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差错。时值春天,万物复苏之际。
他出来采点苦苣菜出来,也是为自己败败心火。
再有半个月,那个倔强的小姑娘就要嫁给他了。他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刘成等张老爷子和虎子走得远远的时候,才回过身来。
这时候,那云朵已渐渐飘走,太阳又开始炫耀它的光芒。鸟儿还在叫。叫得很好听。它们的叫声,很快就把刘成心中的那一丝不快驱走了。
张老爷子回到家的时候,门口停了三辆驴车,赵半仙儿两口子站在西厢房门口和赵氏说着话儿。
赵婆子不时的擦着眼角,赵氏安慰道:“这好端端地的,你哭啥啊。”
她见张义勇不在身边。拉赵婆子到角落里,“……到时,你就等着信儿,然后,你们就过来。”
说着。又塞给她一个小布包,“用这个钱也雇辆车。”
赵婆子忙将小布包接过,捏了捏,这才破涕为笑,“好,那娘就等着你的信儿了。”
这时,张老爷子进了院子,见着张义勇往车上搬东西,就问道,“二郎考完了能赶回来过中秋不?”
“能,爹你放心吧。他肯定能回来。”张义勇为二郎打保票。
张老爷子瞧了眼车上的箱笼,皱眉道:“你们两口子不是到了夏天就回来嘛,咋还搬这些东西呢。”
赵婆子笑着上前道,“老爷子你没出过远门,你是不知道啊,穷家富路的,啥啥都得带齐整再行。再说,这才刚开春,天头忽冷忽热的。万一孩子受了风寒,那可是要耽误大事儿。你说这衣服啥的,能不多准备几件吗?一家子三口,一人带几件衣服,算下来也不少了。”
张老爷子点头。
穷家富路这话对。昨天大房给二郎拿了五百文钱,老三张义光就不算了,远在西山村的宋氏给送了一两银子,大魁家送了一百文钱。多多少少都是那点意思。
他看到站在一旁仍旧拿着书看的二郎道:“二郎,过了夏天你就自己去府城了。虽说有赵先生照应,但你也该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去了府城,那就是去了大地方了。长辈们给你的钱,你不要省着,该花的就花。你爹娘挣钱就是为了能供你好好读书的。只要这钱花到正地方,就不用心疼。”
二郎整容道:“爷,你放心。这些我都明白。别的事情,你也不用担心。上次我去府城的时候,认识了不少朋友。到时有了事情,可以找他们帮忙。”
张老爷子这时才露出了笑模样,拍了拍二郎的肩膀,“那爷等你回来过中秋。”
二郎的目光闪了闪,笑着点了点头。
送直了二房一行人等,老爷子吃了口饭,就扛着锄头下地了。今年的地头比往年多了,一共八亩地。
与往前一样,种玉米,种高梁为主。再有一亩地老爷子打算种大白菜。为了就是张四娘那边做辣白菜能供上货源。
张老爷子打算私塾盖完之后,用手里的银子再买上几亩地。庄稼人靠地田地吃饭,八亩地还是太少了。
*********
西山村宋家。
宋王氏回到了宋家小院,给四娘做午饭。
祖孙两人在饭桌上谈起了种田地事情。
按照张四娘的想法,家里那一亩半分地儿,种不种的都不打紧。她们手里现在有辣白菜这个品种,做下去,就比种地强。宋家只有三个女人,单挑出哪一个,让她独自种地都不行。
莫不如就不种了。
宋王氏在冬天里紧顾着作坊的事情,开春了,也想着种点玉米什么的。但要是一点也不种的话,就感到很不自在。
“那吃喝啥的呢?我看这事儿不中。”宋王氏不同意,挣了点银子是不错,但要花着银子去买平时种种地浇浇水就能得到的食粮,她不愿意。
“姥娘,如果你想要有地种的话,肯定不能只有咱眼前的这一亩半分地儿。你付的辛苦没有价值了。”张四娘道,“姥娘你等下算算咱们手里有多少能挪用的银子,咱们去买些地回来。做不来,咱就雇人种。这样秋收的时候秋收的银子也合得上,总比你累死累活的只种一亩地强。”
宋王氏细想了一会儿,“那咱家前头的地呢?”
“不种了。”张四娘咬了下嘴唇,将一个在冬日里就盘桓在她脑海里的想法说了出来,“姥娘,我打算开一个养鸡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