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七十六:刘家村(1/2)
这一次科举制的事情看天子的态度就知道肯定是要落实了,群臣们也没意见,五州之地已经证明了科举制完爆举荐制,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p
周境人民等待这一天也已经等得很久了,早就嚷嚷着要更改模式了。/p
落实是要落实的,但具体情况还是要研究一下怎么做才好。这下可好,群臣更加吵闹了,比福利大礼包还要吵百倍以上。/p
福利大礼包动荡归动荡,有些人还是不在意的,科举制那就不一样了,人人都是要参与进来的。/p
确定了要举行科举制,之前沉默不语的楼相立即站出来当带头大哥:“臣以为,儒家学说至少要有一半的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君重......”/p
然而楼相话都还没说完,将军出身的御史大夫晁空已经跳出来了:“放你娘的屁,我大周以武立国,学子岂能不知兵,不知兵如何服众?”/p
“五州之地百业基础技艺皆有涉及,有些还颇有深度,臣以为当效仿之!”墨家钜子也站出来了,去你娘的儒家兵家,殿下怎么说来着......科学技术大于一切懂不懂?/p
“与你墨家何干,我等选的是官员人才,要匠人做什么。禀陛下,臣以为当以律法为重,臣听闻五州宪法地位之高,有宪法高于一切之说......”法家肱骨宜都也站出来了。/p
朝堂上乱做一团,这时候谁都不能让,谁敢想让必定是会遭受学派唾弃的。/p
科举试卷没有法家?你宜都怎么不去死!!!这一步让了,以后天下学子岂能知法?这简直是在自断根基,法家内部自己就要把宜都逐出门户了,这是不能不争啊。/p
想当年五州之地出试卷的时候各个道统也是打破头的,不少人都跪在琳琅院外请求周枍堂,为的就是能在试卷上让自家学说的比重占多那么一点点,哪怕是百分之五都行。/p
最后闹着闹着他们就发现了,周枍堂出的这题稀奇古怪的,各家学说比重都少得可怜。/p
南京城这边跟五州情况又不一样了,这些学派大佬不打出狗脑子才怪了。/p
这朝廷上的纷纷扰扰跟周枍堂没什么关系,朝廷自己都习惯了跟在五州之地身后捡点汤喝。/p
简单来说就是五州之地出了什么新律法,咱们看看能不能用先,能用的话过段时间,先看看效果,效果好咱们就跟着上。/p
不能用的话,那为什么不能用?能解决的就解决一下,解决不了的那就转移话题....../p
周枍堂不管这些,他准备搞大事。楼秀一出来,甲秀计划就可以全面收网了,这个时间并不多,周枍堂不准备让楼秀在五州之地停留多久,不过数月而已,因此这几个月他就要陆续搞事了。/p
在淮河上游览一番,顺着河流蜿蜒而下,离开花城,周枍堂带着她踏足乡野。/p
花州很大,五州之地很大,整个花州还有很多地方并未建立城镇。整个五州之地,加起来也不过是六百余座城池而已。/p
以村为基准,数村为一乡,数乡为一县,数县为一城,数城为一州,不要说城与城了,就是县与县之间都有大片大片的乡野,周枍堂带她走的正是乡野之地。/p
大周明文规定,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这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五口之家可以拥有百亩田地,这要是放在后世那妥妥的是地主土豪。/p
然而在大周,这个是正常的,甚至是往小了说的。战国李悝说这个话,那是人就是这么多,大家分分地,可以养活自己。/p
是的,百亩地能做到的就是养活五口之家而已。现在为什么还是这样呢?人口看着是多了,按理来说地不够分了,但现在也能搞开发啊,千年以来不断开发,还是能维持这个数字的。/p
五州之地也不例外,周枍堂也不去做更改,目前来说,五州之地种地的人还是大把抓的。/p
至于土地兼并问题,历朝历代都有,但周枍堂可以说,至少在宪法出来之后,强行的土地兼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p
再加上一些简单的种地原理,焚烧草木灰埋下增加地力之类的,再弄点水车之类的装置,产量跟着上来了,五州之地自然是更加富足了。/p
如何提高产量这个问题周枍堂当然是知道的,杂交水稻玩的就是基因,是农业知识领域没错,但诸子百家也有一个叫做农家的学派....../p
只是这玩意需要时间,不是说一下两下就能搞出来的,需要大量的实验才行。什么地种什么东西,这都是有讲究的。/p
况且这个世界能修仙,这个种的地也不是一般的地,有的种出来直接就是灵米。/p
看到这大片大片的水稻田,楼秀也知道这水稻产量比起五年前来说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哪怕她并没有见过五年前的水稻。/p
花州地处大周之北,不像景唐北边那样一年只能一熟,国家最重秋收。也不像南京的某些地区,一年三熟,五州之地全部都是一年两熟。/p
立夏插秧,第一次收获是7月中下旬,算算时间,这会就已经差不多了,已经能看见稻穗了。/p
第二次是在十月,一年一共能有两次收获。这样的场景最能动人心扉,到处都能感受到即将丰收的喜悦。/p
带着她一路行进,一个小时左右两人便骑着马来到一个小村子。村子看着不大,不过数十户农家而已,都是木制的房子,并非是城里的砖石结构,一副世外桃源的样子。/p
“刘家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