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一切都完了(1/2)
夜里的秋风吹动着周围的树叶,发出阵阵窸窸窣窣的声响。/p
李荣看着营中越来越少的麾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释然。/p
这些跟着他留下来断后的士兵,能够安然逃生,可能是他李荣为燕国多留下一点力量。/p
李荣家境不错,小时候也跟着父亲到秦国去访友过。/p
那个时候,秦国还没有现在那么强大,东方六国还经常联合起来找秦国的麻烦。那个时候的秦国,给李荣的印象是一个十分规矩的国度,秦法几乎细致到每个秦国人的生活当中去。/p
李荣觉得,秦国人生活得很辛苦。他们几乎没有什么自由。但秦国又很强大,因为秦国上上下下闻战则喜。/p
许多秦国百姓听到秦王号召,就会告别妻子儿女,带着武器听从王命,前往战场博取一份富贵。/p
而那个时候,燕国的士兵,几乎都是贵族们的奴仆。即使燕国打了胜仗,那些桩桩件件的好处,都和燕国底层的士兵们没有什么关系。/p
等到李荣的父亲去世,李荣又凭着父亲的关系,得到了父亲在燕军中好友的帮助,顺利进了军中,成为一名录事的司马。/p
李荣再一次得到机会,跟着燕军押送着一批从草原抓捕过来的蛮族俘虏送到秦国咸阳去。/p
二十年光阴转瞬即逝,李荣从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变成了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p
这一次,他再次进入秦国。那二十年前经常联兵对抗秦国的六国,却已经被秦国灭了三个。/p
那韩魏赵三国之地,早已变成了秦国的郡县。就连韩魏赵三国的百姓,也慢慢习惯了秦国的统治。/p
李荣这一次来到秦国,却发现当年那个深入到秦国各个地方,每一个人身边的秦法依旧存在。只是大家不再闻法色变,因为秦法除了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也开始保障他们的生活。/p
秦国的百姓,尤其是关中的老秦人,依旧是闻战则喜。可是秦国却慢慢的改变了这种征兵的办法,开始培养更加专业的秦军士兵。/p
如果要说当年的秦国给李荣留下什么深刻印象的话,那就是秦国的霸道和锋芒,强大和艰苦。虽然秦军的虎狼之师让六国闻之色变,可也并没有做到那种百战百胜的态势。/p
可再一次进入秦国,押送着俘虏前来咸阳交给的李荣。却是见到了一个更加繁荣的秦国。这个秦国看起来似乎柔和了许多,秦国的虎狼之师也不再每年都对外发动战争。/p
可这个秦国,却给李荣一种更加强大,而且更加坚韧的感觉。/p
从那以后,李荣就开始专门留心着秦国的每一个变化。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不论是哪个国家,都更加畏惧于秦军的强大。/p
明明不再频繁发动战争,可秦军的威名却是越来越响亮。/p
南征楚国,北拒蛮族,甚至现在入侵燕国。秦军不动则已,一动则是地动山摇。/p
他作为军中将领,也有风闻一些关于燕王丹和那位暗剑阁阁主的谋划。也知道军中一直在秘密给齐国叛军各种支援和支持,甚至李荣他自己也差点被燕国派到齐国,秘密帮齐国叛军作战,所以他算是十分了解燕国在齐国的谋划。/p
可也正是了解燕王丹和暗剑阁阁主的这些谋划,才越发让李荣觉得,燕国的种种小动作,到了秦国和秦军的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都只是一场虚妄。/p
虽然如今齐国分裂,可燕国深入北齐,甚至有可能驻扎在北齐的燕军,却因为秦国的一个警告,乖乖的全部撤回了燕国。/p
而朝东来阁主那自以为聪明,想要借助蛮族对付秦国的计谋。却也同样在秦军的绝对实力面前,彻底灰飞烟灭。/p
甚至因此为秦国送上数万青壮俘虏,为秦国来年的各种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p
直到现在,秦军不过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就攻陷了燕国曾经认为牢不可破的边关。/p
如果不是易水拦住了秦军的去路,只怕现在秦国人已经在燕国的腹地大肆攻伐。/p
燕王丹心心念念恢复了自己的王爵,却在面临秦国怒火的时候,首先派出了使臣前往乞降。那辛辛苦苦,花费了无数钱粮培养出来的十多万燕国新军,却被燕王直接留在了蓟城,用于拱卫王都的安全。/p
军中许多曾经扶持太子丹继位新君的将领,大多对燕王丹表示了失望。毕竟这些年,燕王丹为了新军,让其他的燕国旧军队吃了太多的亏。/p
可现在秦军入侵,燕王丹却把这些年精心供养的新军藏在了蓟城。反倒让经常被拖欠军需,军饷,甚至多年武器未曾补足更换的燕国旧军队在第一线抵抗秦军。/p
这让包括李荣在内的,许多燕国旧军队中,年轻一辈的将领感到心寒。/p
只不过现在既然来到了战场,不论平日里燕王怎么对待旧军队,李荣还是想要尽着自己的一点力量,替燕国驱逐秦军这些豺狼,保卫家国的无恙。/p
虽然秦国大势已成,甚至秦国人口中所说的,那个天下一统的宏伟目标,可能就要实现。可在李荣心中看来,这样的日子却是越晚来越好。/p
最好是等到燕国的老将们都凋零,等到他也老死。那样的话,他就不会因为国家陷落,不会因为燕国国祚的终结而悲伤。/p
至于他的儿女,李荣却是早早已经教授他们学习秦国的隶书,甚至学习秦国的律法,将来等他们长大,也可以顺利融入秦国人的生活。/p
李荣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