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楚国的疯狂(1/2)
秦国,理政殿。/p
已经批阅了一个上午的奏章,眼看着到了吃午饭的时间,秦阳吩咐田安乐,让御厨把膳食送到理政殿来食用。/p
从早上就被秦阳宣召过来的丞相王绾,和治粟内史萧任也被留下来一起吃饭。/p
“如今秦国一片欣欣向荣,诸位爱卿功不可没啊!”/p
看过今年各地监御使和巡察御使的奏章,很明显可以察觉出,秦国各地都在向着好的一面发展。/p
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韩魏赵三国旧地,已经从战争的创伤中初步恢复过来。经过各地官府的不懈努力,三地的百姓,已经开始在官府的安排下,恢复了耕作。/p
秦国在各地的驻军,也由于没有大的战争爆发,所以空出了时间,对驻地周围的山匪和流寇进行了有效的清剿,除了安定了各地的环境,还未秦国对各地城池和道路的修缮提供了丰富的劳力。/p
再加上这几年,秦国各地驻军在贯彻秦阳实施军民鱼水情的旨意下,在冬季帮附近的老百姓开挖和修缮了大量耕作的沟渠,让原本就富庶的中原地区,开始初步恢复她往日的生机。/p
根据各地官府今年报上来的黄册,相比往年,秦国治下多出了差不多一百万的人口。/p
这其中,除了各地新出生的婴儿,更多的是三国旧地的百姓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逐步认同和相信了秦国对当地的治理,再加上有分田地的政策诱惑,所以纷纷自动到官府报上了自家的人口数量。让秦国治下的总人口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冒出了差不多百万的人口。/p
面对秦阳的夸赞,老丞相王绾笑呵呵地朝秦阳拱拱手。作为一名秦国朝堂老臣,为秦国社稷服务了将近五十年光阴,见证了秦国一步步走向强盛,面对秦阳的夸张,王绾可以说是受之无愧。/p
去年冬天,秦阳就派了太医院的太医,到各位年事已高的朝臣家中,为各位老臣诊脉,调理身体。据太医所说王绾虽然有些气虚,腿脚有些不便外,身体并无太大的毛病,只需要好好保养,再活个六七年还是没问题的。/p
有了太医这么说,加上秦阳施行丞相内阁制,身为丞相的王绾,身边多了多位内阁议郎帮忙干活,每天并不会太操劳。秦阳也愿意让这位和自己配合的不错的老臣,继续在丞相这个位置上坐下去。/p
“大王谬赞!”/p
萧任客气了一句。老丞相王绾可以坦然接受,并不意味着作为治粟内史的他也可以如此。这不仅是地位使然,更是他和老丞相王绾之间的差距使然。/p
毕竟,老丞相王绾,从先秦王时代就已经在秦国的朝堂为官。数十年的超长官龄,让他见证了秦国的日益强大。甚至乎,当今的大王,也是在老丞相的见证下,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童,变成如今威加海内,让诸国拜服的君王。/p
有了这一份履历,让王绾在面对秦王的时候,少了一份拘束,多了一份从容。/p
面对两位臣子的不同反应,秦阳只是淡然地摆摆手。已经替代始皇帝做了四年秦国的君王,秦阳不论是和臣子的相处,还是政务的处理,都是越发显得得心应手。/p
所以不论是王绾的坦然,还是萧任的客气,在他眼里其实都一样。/p
就在秦阳准备和两位大臣多聊两句的时候,被秦阳派去传膳的田安乐去而复返。只是跟在他后面的,不仅仅是御膳房的传菜内侍,还有身为龙影衙门首座的孙四喜。/p
“仆,孙四喜,参见大王!”/p
“可是有什么事情发生?”/p
孙四喜作为龙影衙门的首座,每天替秦阳处理着海量的,来自各地的消息。现在突然进宫,显然是有龙影衙门获得了什么重要的消息,需要向秦阳禀报。/p
孙四喜看了看四周,先是向王绾和萧任点头示意,然后等着御膳房传膳的内侍统统下去之后,才一脸严肃地将一张写满小字的纸条递给了秦阳。这上面,有潜伏在楚国的龙影探子,传递回来,关于楚国的最新消息。/p
楚国地处南方,气候湿润,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p
在北方往往因为气候的原因,一年只能种植一次的农作物,到了楚国,却可以一年种植两次。/p
楚国的这种优势,让他们的国家在粮食方面一直都比较便宜。粮价上不去,楚国坐拥大量田地的贵族们,自然少了许多的赚钱的机会。/p
为了保住粮价,贵族们往往都要在家里修建许多的仓库,用来囤积盛产的粮食。/p
可时间一久,陈粮没卖完,新粮又开始收获,贵族们又不得不继续修建储藏粮食的仓库。/p
再加上楚地湿润,粮食放久之后,就很容易发霉长虫。/p
如此一来,明明手中握有大量的粮食,但楚国的贵族们,却始终没办法将它们全部变成财富,这无疑是楚国贵族们共同的心痛。/p
直到后来,楚国和秦国关系修好,两国贸易开始大量往来,秦国开始大量的收购了贵族们手中的粮食,楚国贵族们的心头病才得以顺利的解决。/p
在楚国贵族们看来,这些售卖出去的粮食,最多只需要半年时间,就会被重新从土地里长出来,填满贵族们的仓库。也就等于是说,楚国购买秦国战马和各种商品的大量财富,在秦国人手里转了一圈,又重新回到楚国贵族们的手里。/p
楚国人等于是不用花一分钱,就换取了秦国的大量战马和各种精美的商品。/p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