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国姓窃明》

79文学网(79ks.cc)

首页 >> 国姓窃明 () >> 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9ks.cc/246094/

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2/4)

都觉得这个想法原则上没问题,但张存仁想得比较细节,还是查漏补缺了两点小麻烦:

“王爷,打江阴确实是我们眼下比较好的一个选择了,但也有几个小问题需要注意。首先江阴虽然不如镇江金山洲这般直接背靠大江,但其地名既然叫江阴,可见离江不远,

若是朱树人还能从水路直接由长江江面给江阴送去援军,则我们此前的一切总结反思,调换方略,都会成为无用之举!要打江阴,首先就必须好好规划,如何防止江阴守军从长江水路得到增援、让沿江而来的明军,不得不跟我们野战!”

多铎是掌控大局的,此前他也没怎么细想过打江阴,自然概念模湖,他也不耻下问:“你们可曾细细谋划过?具体该当如何注意?且拿地图来!”

张存仁倒是提前想过这个问题,等旁边的侍卫拿来地图,他立刻就指着地图给多铎分析:

“王爷请看,其实我军前几天,也已经对江阴一带做出过骚扰性的进攻,想看看能不能不用付出什么代价,就快速扩张我军的占领区。

但江阴那边守卫严密,以轻兵游骑渗透分割无法奏效,这才停顿下来。不过此番若是我们以主力重兵去攻,多半还是有机会的。

而江阴一带之所以难渗透,关键在于明军在那儿分作了三部——居中的,便是江阴县城,此地扼守了长江南岸两山之间的平原低洼地带。

江阴县以北,一直到长江边,是黄公山,常州知府阎应元提前分兵在黄公山上险要之处设寨,且黄公山一直延伸到长江边上,还有深水泊位,所以要围攻黄公山要塞是不可能的,会跟这边金山寺一样,遭遇明军水路援军直接从江面上源源不断运进寨。

我们如果要攻打江阴,就得以一部分围城兵力,穿插到黄公山以南、江阴城北墙以北之间的狭窄地带,分割这两部明军,专注于单打江阴县城,而不去跟黄公山明军消耗撕扯,对黄公山只管围而不打。

若是江阴县城危急,黄公山明军为了救援城内守军而主动下山与我们野战,则正中我军下怀,正好利用我大清野战无敌之利,将下山之敌围点打援歼灭!”

多铎听得很仔细,也借着张存仁的详尽剖析,靠着平面地图就把当地的地形想象脑补出来了。

江阴城北的黄公山一带地形,后世看官或许也不太理解,但只要举一个例子,就能让人形象脑补了:

黄公山那地方,一直到抗战时期,都是江防要塞,37年日军在10月底就基本打赢了淞沪会战、但是最后到了12月份才打进南京,搞了惨无人道的暴行。中间这段时间差,日军其实主要就是在啃黄公山上的江阴要塞。

能让1937年的日军攻打相当时间的要塞,可见当地之险要。

至于后来抗战结束,到渡江的时候,江阴要塞也是发生过激烈战斗的,不过常凯申的部队提前被地下组织渗透策反了,这才一举拿下。

而这地方之所以是江防咽喉,也因为江阴一带,是长江下游江面最狭窄的位置,看看后世的百度地图都知道,造江阴大桥那地方,长江江面只有堪堪一公里宽!

抗战时,日军海军其实八月份就试图利用长江一路逆流侵扰南京,但就是被江阴要塞黄公山炮台所阻,一直拖到十二月江阴要塞失守,日本海军才能通过(当时我国海军也在江阴要塞江面自沉了很多船堵塞航道)

长江在这里之所以窄,肯定是有地理原因的。

主要是上下游的江面两岸,都是平原江滩,没有地貌束缚长江,水面也就宽漫。而到了江阴城北,黄公山一直插到江边,把长江夹束得窄了。

这样一座一直插到江里的山,当然可以确保山北坡直接有临江深水码头,那是断然不可能被陆军封锁的。

这些事情如今虽然都没发生,但地理特征是古今一致的。

多铎听了张存仁的分析之后,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立刻定下了“只阻断黄公山营寨和江阴县城之间的交通,但绝不主动进攻黄公山营寨”的基调。

解决了这个注意事项后,下一个注意事项也一样变得顺理成章起来,张存仁继续分析:“与黄公山同理,江阴县城南还另有一山,便是江阴县与无锡县之间的界山惠山。

惠山虽然地形并不如黄公山险要,但其背后有广大的腹地无法被我军掌握,我们若是强攻惠山,无锡明军可以增援,而上游南京周边的明军主力,也能从天目山背后迂回、再渡过太湖,源源不断增援无锡和惠山,我们是不可能彻底包围当地的。

伪常州知府阎应元,此前似是还得了史可法允许,开掘了太湖经无锡县西的运河一段,利用当地运河水位略低于太湖和长江江面,放水淹没了数十万亩低洼田地,导致除惠山等高处外,其他无路可绕,都是泽国。所以,我军也只能放弃对南路的进攻,同样唯独只能专注于江阴县城。”

张存仁这段话,多铎乍一听还不太理解,主要是有些技术细节他没法想象——为什么连接太湖和长江的这一段江南运河,水位会同时既比长江还低、又比太湖还低?以至于明军只要挖开运河堤防,可以直接放水淹没低洼地带?

张存仁不得不又多解释了几句:原来,古代修大运河时,就非常擅长利用水位的落差能降低行船成本。

在无锡太湖和长江之间的运河,其实是有两条相距很远的独立河道的,从南往北航行的漕船,开的是一

状态提示: 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