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鹅城(1/2)
冯小青也算是大明有名的才女之一。
她幼儿早慧,天资聪明,曾有老尼上门言曰此女未来定命途坎坷,唯有遁入空门放得保全,冯家人自然不信。
冯小青祖父曾跟随跟随太祖征战,被封为广陵太守,本来自然是富贵一生,只不过靖难之役时,因死忠建文帝,被赐死,冯家也因此家道中落。
后来冯小青在流亡途中跟一名富家子弟因诗结缘,情投意合,却不料那人早已婚配,冯小青为爱甘愿为妾,却遭正室妒忌,一个人被赶去荒山居住,最终积劳成疾而亡。
后世有《西湖寻梦》《冯小青传记》记载了这位才女敢爱敢恨的悲惨一生。
“唐公子,你怎么了?”
看到唐鼎那直勾勾的目光,冯小青面颊微红。
“可是……奴家脸上有什么东西?”
“有!”
“啊?”
“月光,很美!”
冯小青反应过来,不由红着脸底下了头。
“唐公子,江山夜寒,还请保重身体,早些休息。”
说完,她行礼转身离开。
看着那高挑的背影,唐鼎不由得感慨一声。
“多好一个姑娘,又有颜,又有才,可惜啊,未来要被某个渣男坑了。也不知道那渣男是谁,真想打他一顿。”
“阿嚏……”
唐鼎摸了摸鼻子,转身回房。
……
“官船靠岸,闲人退避!”
“嘿呦,嘿呦……”
“嘎嘎嘎!”
健壮的纤夫拉着纤绳,大船稳稳的停泊在渡口之前,水波涟漪惊的一排白鹅乱飞。
一道木梯放下。
唐鼎和冯小青几人缓缓走下船来。
“多谢诸位恩公救命之恩,前面便是我家,请诸位一定要赏光,让小女子好好款待一番。”
再次上岸,冯小青眼中多了几次沧桑。
唐鼎目光扫过。
几处低矮的房屋映入眼帘,那渡口之前破旧的青石牌坊上刻着两个斑驳大字。
“鹅城?”
“嗯,此地因位于两江交汇之处,河产丰富,因此大多居民以养鹅为生,因而叫做鹅城。”
冯小青一路解释。
“原来如此。”
唐鼎点点头。
“唐庸医,这地方似乎很穷啊?”
孟瑛一袭便装,四处打量。
这一路所见,往来行人皆是面黄肌瘦,粗布麻衣,明显过的不富裕。
“没道理啊,我看家家户户都养了不少鹅的。”
唐鼎摇头。
“听过一句诗吗?”
“什么?”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唐鼎沉吟一声:“真正的养蚕人从来穿不起丝绸,这些鹅虽是农户所养,他们却吃不起。”
“没想到唐公子身居京城繁华,却对人间疾苦看的如此透彻!”
冯小青感慨一声。
她也是家道中落之后,才明白普通人间的日子究竟有多么苦。
几人穿过一条小河,很快便到了一处村落之前。
此处村落炊烟袅袅,倒是多了几分烟火气息。
“青姐,回来了啊!”
“青姐,好!”
“青姐,青姐……”
看到冯小青,这些农户无论男女老幼皆是热情的上前打招呼。
冯小青则是笑着一一回应。
唐鼎不由得有些好奇。
冯小青小小年纪,在乡民之中竟然有如此威望,竟然连一些耄耋老农都喊她青姐,也算上的稀奇了。
“唐庸医,你看那些村民在池塘干嘛?捉鱼吗?”
“不,他们在播种。”
“播种,在池塘里?”
孟瑛一脸问号。
唐鼎扭头看了一眼,不由得目露惊异之色。
“鱼稻共生,生态养殖?”
“啥东西?能说人话吗?”
“所谓生态养殖,便是在稻田之中养鱼,鱼虾可以帮助稻田清理虫害,同样,鱼虾排泄之物又能成为稻田的肥料,如此种植养殖结合,互惠互利。”
唐鼎目光闪烁。
“没想到竟然能在这小地方看到这等生态养殖模式,怪不得这村子乡民富裕,定是有高人指点啊。”
“后生好眼光!”
老农起身哈哈大笑:“不过,你口中的高人就在你身边。”
“我身边?”
唐鼎一愣,看向冯小青。
“这……是你想出来的?”
“是我!”
冯小青面颊微红。
“我家初来此地时,生活困顿,我便突发奇想,这些水田只用来种水稻太过浪费,为何不用来养谢鱼虾补贴家用。”
“母亲曾笑谈我这想法天马行空,却没想到来年无论是水稻还是鱼虾的收成都不可思议的好,或许这就是唐公子所说的生态养殖,互惠互利吧。”
“后来,四周乡民见状便纷纷效仿,因此此处农田才有些与众不同。”
“厉害!”
唐鼎竖起了大拇指。
“冯小姐真是天资聪颖。”
“青姐何止聪明,更是菩萨心肠呢!”
“可不是,农闲时节,青姐免费教村上的小孩识字。”
“还有逢年过节,写对联什么的,那样都少不了青姐帮衬,青姐惠外秀中,以后谁娶了才有大福气呢……”
听到村民的夸张,冯小青脸颊更红了几分。
“哪有,唐公子不要听他们乱说。”
“唐公子才是真的厉害,我只是误打误撞,不通其理,唐公子却能一眼便倒出其中关窍,真是学识渊博,小青佩服。”
“诶,咱能不商业互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